而且,看他這姿態(tài),還像是有事要奏的樣子。
朱元璋心中疑惑,卻神色不變地開口,“韓國公,你要奏何事?”
李善長緩緩開口。
“皇上,臣得皇恩眷顧,拿朝廷俸祿,理應(yīng)替朝廷分憂。”
“大明現(xiàn)今煥然一新,皆因皇上天恩浩蕩,恩澤庇佑,因而大明才得以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老臣雖然疏于理事,但現(xiàn)今正是朝廷用人之際,老臣身為國公,理應(yīng)有義不容辭的義務(wù)。”
李善長畢竟是儒士,這番話說出口,文武百官頓時(shí)安靜下來。
今日朝堂上本來君臣和諧,呈現(xiàn)出一派熱鬧景色。
畢竟現(xiàn)在是君臣同心,難得和諧。
但李善長卻在此時(shí)冒了出來。
甚至還做出這番姿態(tài)。
這一幕,讓百官們都不敢置信。
就連朱元璋也無比納悶。
“韓國公這么說來,是要替朕分憂嗎?”
朱元璋雖然不想這么說,可李善長卻拐彎抹角說了一通,朱元璋怎么可能聽不懂他的弦外之音?
不得不說還是讀書人有心計(jì),有事情卻不明說,而是拿話來試探。
但朱元璋卻很討厭這樣試探。
相比而,跟宋隱交談時(shí),朱元璋反而更加放松。
因?yàn)樗坞[沒有李善長那般迂腐之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