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地方幾乎都有幾個儒學大家?guī)ь^,瘋狂地攻擊官府,辱罵朱元璋和宋隱。
他們對宋隱的攻擊和咒罵更加嚴重,似乎要將對朝廷的不滿全部都宣泄在宋隱身上。
朱元璋屠殺了許多儒生,本已經(jīng)激怒了他們。
宋隱又推行新政,吸收了許多新人,都紛紛投入朝廷學堂。
是否進入朝廷學堂讀書,成為儒生跟學子的分界線。
朝廷和宋隱將儒家全盤否定,并各種排斥。
因而,新政落實后,儒家跟朝廷的矛盾徹底激化。
各州府越來越多被抓捕的儒學大家,被押往京城。
許多儒學大家背景深厚,在民間威望極大。
但是他們又特別頑固,死不低頭,所以當?shù)毓俑仓荒軐⑺麄冄和┏墙唤o朱元璋處理。
雖然許多州府在推行新政時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阻礙,但這次推行的新政,還是獲得了學子們的響應(yīng)和擁護。
畢竟朝廷給了他們九年的免費教育機會,對于許多貧困百姓家庭來說,看到了望子成龍的希望,自然紛紛支持。
而儒家只會空談理想,只會暢想未來,卻不付諸行動的理念,自然受到排擠。
也正因為如此,導(dǎo)致官府和儒家矛盾愈演愈烈。
特別是當領(lǐng)頭的儒學大家被抓走后,許多偏激的儒生紛紛拿起武器來捍衛(wèi)他們心中的道義。
官府自然也投入更多軍隊將士維護秩序,從而導(dǎo)致矛盾愈發(fā)激化。
很快,各地抓捕的儒學大家押到京城。
這些大儒身陷囚車之中,一路上卻仍然各種辱罵朱元璋和宋隱。
此事再次在京城引起騷亂。
許多朝廷重臣也屬于儒臣一派,他們看到自己敬重的大儒被如此對待,一個個火冒三丈。
就連已經(jīng)退居二線的韓國公李善長,都氣得咬牙切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