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王殿下,朝鮮七十艘戰(zhàn)船,被我軍擊毀了將近四十艘,剩下的都落荒而逃?!?
“我大明戰(zhàn)艦,有六艘船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損壞,但是沒有傷到動力,仍然可以繼續(xù)航行?!?
“我方士兵死亡三十余人,傷一百余人。”
戰(zhàn)后,大明戰(zhàn)艦正在修整時,馬和過來向朱棣稟報大明這邊情況。
“很好!”
朱棣非常滿意這樣的結果。
“傳令下去,火速向朝鮮國都進軍?!?
“沿途若是遇上朝鮮士兵,一律射殺。”
“是?!?
馬和接令,可轉(zhuǎn)身下去傳達朱棣指令。
片刻的休整后,大明戰(zhàn)艦繼續(xù)前行,向朝鮮首都開京而去。
上次朝鮮使臣帶了朝鮮地圖過來,美其名曰是讓大明天子自己選擇讓他們割讓的城池。
那時朱棣就沒收了他們的地圖。
這次出征前,朱棣詳細地研究過朝鮮的地形圖。
從中得知,距離朝鮮國都開京最近的入???,是禮城江入???。
如果從海上過來,從這里登陸,可以快速攻擊朝鮮國都。
照理說,如此重要的海上國門防御所在,應該配備重兵把守才對。
可是朝鮮王根本就不相信大明真的會打過來。
為了面子,為了彰顯他朝鮮王根本不怕大明。
所以朝鮮王以全國之力強制征兵時,就連如此重要的禮城江周邊城市的士兵,都征用調(diào)走了一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