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隱沒有立刻答應(yīng),習慣性陷入思索。
他現(xiàn)在可以說是將在外,朱元璋想管他也管不著。
大明朝這邊除了朱標身體是一個極大隱患,但這也是無法用人力去改變的。
北元朝廷那邊倒還算是安分,大明又在北元朝廷不遠處設(shè)立了辦事處,監(jiān)視著北元的一舉一動。
說起來,大明這邊還真不需要操心的。
只是想到朱標時,宋隱頓時心頭一沉。
如果歷史沒有改變,那么算算時間,朱標大限之日也就不足三個月了。
而且朱標也不可能突然間就立刻身體極差,然后立馬咽氣。
雖說還有三個來月,但是朱標身體應(yīng)該也是日益惡化。
這期間,誰知道朱元璋會不會想起自己來,讓自己回京。
這么說來,去朝鮮避下風頭倒是一個不錯選擇。
以宋隱的性子,相較于大明國內(nèi)即將迎來的暴風雨,去朝鮮反而能讓宋隱少些麻煩。
當下宋隱點頭同意了朱棣提議。
半個月后,當船隊再次返回大明,并重新裝滿帶往朝鮮貨物后,宋隱和朱棣等人,再次開啟了朝鮮之旅。
只是令宋隱沒有想到的是,這次前往朝鮮,朱棣竟然還把朱高熾也帶去了。
朱棣解釋是,朱高熾也不小了,是時候見見世面,多接觸一些外面世界。
對于朱高熾來說,這還是他第一次遠渡重洋,前往一個自己從未見過的異國他鄉(xiāng)。
上了船上,朱高熾就異常興奮,一路上除了睡覺,就跟船員及押船的官員的士兵打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