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信讓各地藩王都擔(dān)憂起來。
他們都知道自己父皇身體越來越不好,朱允炆還未繼位就如此狠辣。
等他繼位后,他們豈不是也會跟燕王府一樣,面臨削藩下場。
但是共同給父皇上奏......
念頭才起,湘王、谷王、遼王以及岷王等人,就覺得渾身發(fā)寒。
他們對父皇充滿恐懼。
而晉王、寧王和周王等人,卻有些意動。
他們現(xiàn)今實力跟燕王府都差不多。
特別是晉王和寧王手中兵權(quán),比燕王還多。
他們也怕朱元璋。
可是,以朱允炆那心狠的性子,收拾完燕王后,就該輪到他們這些有兵權(quán)的藩王了。
倒不如趁現(xiàn)在燕王是出頭鳥,共同給父皇上折。
況且,他們是父皇親生兒子,也是為了自保,難不成父皇為了孫兒,連他們都?xì)幔?
十天后。
晉王和寧王等人的彈劾奏折到了京城。
為此引發(fā)了朱元璋勃然大怒。
“都是混賬玩意?!?
“大明儲君事情,何時輪到他們藩王做主?!?
“胡雄,讓錦衣衛(wèi)盯牢了晉王、寧王和周王?!?
“是,皇上。”
胡雄領(lǐng)命。
但心里卻一片酸楚。
這樣下去,皇上離開后,就是他命殞時。
胡雄退下后,金鑾殿內(nèi)寂靜無聲。
朱元璋沉默片刻,再次看了一遍晉王他們的奏折,默默思索。
打從他精心培養(yǎng)的接班人朱標(biāo)離世后,為了大明江山萬古長存,他費盡心思。
原本也是可以讓老四成為儲君,卻唯恐引起手足相殘。
不得已,只能選了孝順仁厚的太孫朱允炆。
朱允炆雖然性子軟弱,但自己給他鋪好路,提前殺掉有不軌之心的臣子。
各個邊境,又有藩王抵御外敵。
必要時還能敲打震懾朝中不軌之臣。
這樣大明江山就能固若金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