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廣闊無垠、從來沒有修士能抵達世界盡頭的山海界,華夏只不過是滄海一粟。
但是“小小”的華夏自古以來卻是英雄、天才、能人輩出,飛升到山海界的不僅有伏羲、軒轅等傳說級人皇,也有古塵霄這種醫(yī)術(shù)通天的修煉者,更有王重陽、張三豐這種集華夏道家之大成者。
王重陽本名王喆,出生于千年之前北宋淪亡、金人入侵、民族災難深重的時代,作為愛國義士,王重陽毅然投入抗金大業(yè)之中,只是當時還未修道,因此無力回天,后來掘墓自居,稱之為“活死人墓”,在墓中閉關(guān)七年,王喆大徹大悟,出墓創(chuàng)立全真教,成就華夏歷史上有名的重陽真人。
在那個靈氣已經(jīng)開始衰減的時代,王重陽卻憑借著在大道上的過人感悟短短幾十年內(nèi)飛升成仙,來到山海界之后選擇太清神霄道作為靜修之地。
而張三豐本名張通,字君寶,他的飛升時間比王重陽晚了三百多年,因為張三豐大器晚成,直到百歲之后才開始參悟大道真諦,在大道上的感悟略輸王重陽一籌,飛升到山海界之后由于山海界不管靈氣還是天地法則都遠強于地球,因此如今的張三豐已經(jīng)能和王重陽平起平坐。
不過張三豐沒有像王重陽那樣加入山海界道門之首太清神霄道,而是自創(chuàng)太極真武宗,雖然收徒不多,但是個個都是天才中的天才,因此太極真武宗在山海界道門諸宗里面也是位列頂端。
這兩位來自華夏的道門強者在一次道術(shù)交流中結(jié)交之后,一見如故,成了知己摯友。
山海界道門講究的是“聞道無先后,達者為師”,王重陽、張三豐在大道上的感悟已經(jīng)趕上道門中另外幾位修煉數(shù)千年的師祖,所以雖然兩人飛升到山海界不過短短一千年左右,道門弟子盡皆尊奉二人為道門師祖,與另外幾位師祖并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