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駕親征?
這個可以有。
不過他們卻不敢說出來。
陛下身體年不如年,萬外出有個好歹怎么辦?
隆景帝也就是放放嘴炮。
他很清楚自己的身體情況,尤其這寒冬臘月的,有個什么事情可怎么辦?
這就是他跟其他皇帝不同的地方,他很有自知之明,或者說是惜命。
又是無人應話。
隆景帝準備繼續(xù)喝罵,這時有道略顯稚嫩的聲音響起。
陛下,兒臣愿往義州前線,雖然兒臣年幼但也想為父皇分憂。
出來說話的正是太子蕭政。
隆景帝微微怔,隨即欣慰道:到最后還是我兒體諒父皇
這也讓他更加的憤怒。
蕭政才十三歲,都有為他分憂為國付出的心思,而這些人卻無動于衷。
父皇,兒臣愿意前往!
或許是受到刺激,大皇子秦王蕭騰站了出來。
本來在立了太子之后,這些皇子們都要出京就藩,但因為關寧起兵之事耽擱了下來。
自從二皇子蕭蒙死后,斗爭明顯減弱了不少。
這些皇子們在京也能輔助政務,比如三皇子蕭啟就被派往梁國跟其接洽。
兒臣愿意前往。
緊接著四皇子,齊王蕭銘也是立即請命。
兒臣也愿意。
節(jié)奏帶了起來,都生怕落后步。
好!
好!
外人靠不住,朕還有皇兒們,朕的皇兒皆是德才兼?zhèn)?,安行疾斗?
隆景帝面色平復,才是感覺欣慰了些。
他也終于明白,當有危機時能沖鋒在前的只有自己的兒子們。..
能用嗎?
當然能用!
皇子親至必然能激發(fā)前線將士們戰(zhàn)意決心。
而且他這幾個兒子也不是什么都不懂的廢物,都是各有專長,唯有差的地方是缺少領兵經(jīng)驗。
這讓隆景帝不由的想起自己的二子蕭蒙,若是他在就好了。
只可惜死了。
三人成虎,并且他們各自府上有門人謀士,定能行。
不管如何,也必須要把宇文雄替換下來。
代代忠烈的鎮(zhèn)北王府都能造反叛亂,誰又能保證直忠誠?
現(xiàn)在宇文家族眾多族人都被關寧的東路軍俘虜,宇文雄最不濟也絕對會投鼠忌器
隆景帝想著下了決心。
只是還缺個熟悉兵馬的人,他直都控制著,除了二子項蒙,其他幾位都不允許接觸軍隊。
尤其在立太子之后,更是不得跟軍隊有交集。
現(xiàn)在就有了弊端,這三人去了,怕是連主要將領都認不全,需要個能掌握大局的人。
該選誰呢?
隆景帝思緒微沉。
就在這時,兵部左侍郎費田站了出來。
陛下,臣愿意前往新羅,輔助各位殿下。
什么是察觀色,心摹手追?
這就是!
費田直在跟著隆景帝的思緒。
他準備派三位皇子去,可他還有些不放心,需要有個人盯著,這個人要熟悉軍務,并且還足夠資格。
而作為兵部左侍郎的他絕對是最合適的
隆景帝也是眼睛亮。
費田!
確實是合適的人選。
他是文臣出身,卻曾在東南平過匪患,也曾有統(tǒng)兵經(jīng)驗,能到這個位置是憑借扎實的履歷。
他平素話不多,私交簡單,從未聽說跟誰有勾結串通。
關鍵是他說話就說到他的心坎,就像剛才那樣,就好比現(xiàn)在。
他正想著要派個人跟著前去,他就主動站了出來,這種感覺太舒服了,就好像瞌睡了就有人送枕頭。
能迎合上意的朝臣,哪個皇帝不喜歡?
而費田做到了最高層次,他在隆景帝還未表露意圖時,就已經(jīng)揣摩出他的意思。
這不是迎合,這是君臣之間的默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