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宗一番話。
再次激起眾人的血性。
兩儀殿內(nèi),一股股氣勢沖天而起,仿佛要將殿頂掀翻。
武將們已經(jīng)炸了。
文臣士子們也不甘示弱。
國子監(jiān)祭酒孔穎達(dá),神色嚴(yán)肅,緩緩上前一步: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人有傲氣,國亦有傲骨!”
說著,他對著李世民鄭重行禮:
“望陛下取消和親,維護(hù)大唐國體……”
“臣不才,若他日有宵小來犯....臣愿率領(lǐng)孔家弟子,趕赴邊關(guān),殺身成仁!”
此話一出。
滿朝文武震動。
就連長孫無忌,也終于變了臉色。
孔穎達(dá)是誰?孔夫子第三十二代孫,《五經(jīng)正義》的編撰者,真正的盛世鴻儒。
他站出來支持房贏。
天下文人必會順風(fēng)而動。
于是乎,幾乎所有的文官齊齊出列,對李世民躬身施禮:
“臣等不才,愿與孔祭酒同去!”
龍椅之上。
李世民緩緩掃視四周。
他看著下面黑壓壓的一片腦袋,以及單膝跪地的江夏郡王,大袖中的拳頭微微握緊。
他本是世上冷血的帝王。
面對危急和挑戰(zhàn)的時候,往往會以最理智的判斷,做出最優(yōu)的選擇。
然而此時。
卻被激起了久違的熱血。
“真是,不甘心啊……”
李世民心中發(fā)出嘆息。
他雖被尊稱天可汗,接受諸國稱臣納貢,然而卻不能決定藩屬國的生死。
羈縻的本質(zhì)是安撫。
軍事威懾的同時,往往伴有和親、賞賜、封號等一系列懷柔手段……
可進(jìn)行這些的時候。
以霸道著稱的李世民豈會甘心?
他想征服的,是整個天下....他要誰生便生,他要誰死便死,這才是他想要的結(jié)果!
而不是像現(xiàn)在這樣。
還要通過和親去安撫吐蕃……
沉默了良久。
李世民整理了下大袖,沉聲開口:
“罷了,和親之事,暫時擱置,待朕與諸卿商討之后再做結(jié)論……退朝吧?!?
說完,站起身來,拂袖離去。
群臣紛紛面露喜色,齊齊躬身:“恭送陛下!”
……
罷朝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