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昌設州立縣。
看似是一件稀疏平常的事。
但實際上,卻是對基本國策的巨大改動!
....在天可汗體系中,大唐對藩屬國一直實行“羈縻”政策。
即,李世民是所有人的皇,賜予諸國旗鼓,授權其王儲的合法性。
但不直接參與管理,不駐兵,不收取賦稅,實現(xiàn)胡人治胡。
另一面。
諸國也要承擔義務。
包括遣質子進京,對大唐稱臣納貢,若大唐發(fā)起對外征戰(zhàn),需派遣軍隊隨行戰(zhàn)斗。
王玄策一人滅一國。
便是一紙繳文,調(diào)動了吐蕃、泥婆羅近萬騎兵,直接覆滅了天竺。
看似猛地一批。
只可惜,這是群星璀璨的貞觀時代。
在強如突厥、高句麗這樣的強悍對手面前,滅天竺這樣的戰(zhàn)五渣,就顯得微不足道了。
所以,王老板走的時候七品縣令,回來后,只被封了個“散朝大夫”,五品小官一枚。
而吐蕃再不服,只要是大唐藩屬國,就要乖乖的出人出力。
這就是羈縻政策。
說白了,就是個“錢”字。
無論是日常管理,還是戰(zhàn)時出兵,大唐不會出半個銅板……相反,還要占有大部分戰(zhàn)利品,所以越打越富。
然而現(xiàn)在,李世民卻要改變這一政策!
這還了得?
高昌那么遠,又要投錢,又要投物,國庫哪里經(jīng)得起這般折騰?
最重要的是。
怕就怕,這只是一個開始……
高昌拿下了,設州縣…那么其他的呢?誰敢保證今后大唐不用兵?
西域可是有三十六國呢!
若是打下來一個,就大肆勞民傷財,財政支持的起嗎?
于志寧率先站了出來,勸諫道:
“圣人,高昌設立州縣,事關重大,還請三思而后行?!?
李世民馬上問:“仲謐可有顧慮?但說無妨?!?
“喏。”
于志寧行了一禮,解釋道:
“我大唐雖開國二十余載,然國家初立之時,依舊諸侯遍地,整個武德年,都在統(tǒng)一中原的步伐中渡過……”
“直至貞觀二年,才消滅最后一方割據(jù),梁師都?!?
“緊接著,貞觀四年,又舉國之力滅東突厥!”
“故而,百姓真正安居樂業(yè),也僅為最近十年而已....此時在塞外設立州縣,殊為不智?!?
這話比較委婉。
說白了就是——小樣兒!好日子沒過幾天,就開始翹尾巴了是吧?
龍椅上。
李世民的手掌緊了緊,臉上卻平淡無波:
“仲謐重了,區(qū)區(qū)高昌,還動搖不了國本,朕已經(jīng)決定設立西州了?!?
于志寧一愣:“可是陛下....設立西昌州的公文,剛剛才下發(fā)出去,這就要改了?”
西州,西昌州。
一字之差,性質迥異!
西昌州屬于羈縻州,為大唐皇帝“伐罪吊民,威德被于遐外”,類似于對吐谷渾的間接統(tǒng)治。
西州,則是帝國的地方行政單位。
等同于內(nèi)地的直接統(tǒng)治,不僅要駐兵,還要囤資,會耗費大量人力財力。
“于卿,你多慮了....”
面對于志寧的疑問,李世民擺了擺手:
“此去高昌路途遙遠,八百里加急,也需一十五日...現(xiàn)在派快馬出發(fā),也能趕上及時修正,算不得朝令夕改?!?
“啊這……”
于志寧直接被整不會了。
心道你太會打岔了把?我有說路長路短嗎?現(xiàn)在討論的是統(tǒng)治方式問題!
一看老于明顯不是對手。
褚遂良趕忙站了出來,躬身道:
“臣聞古者哲后臨朝,明王創(chuàng)業(yè),必先華夏而后夷狄,廣諸德化,不事遐荒……”
“然則王師初發(fā)之歲,河西供役之年,飛芻挽粟,十室九空,數(shù)郡蕭然,五年不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