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當李成義下達命令的時侯,拜占庭帝國的人就開始走另外一條路子了,既然沿途運輸隊已經(jīng)沒有機會了,那我們就攻占大唐在周圍的一些兵站,大型兵站,我們自然是沒有那個能力的,駐扎人員超過五千人,而且擁有各類重型武器。如果要是你沒有幾萬人的話,過去之后就是給人家送菜的。
所以他們把目標盯在了中小型兵站的身上,小型兵站只有一百五十人,里面的物資裝備十分有限。而且一旦要是打不過的話,這些人會立刻上馬逃竄附近,大約五十里到一百里左右就有他們的另外一個兵站。這些人逃竄的時侯也肯定會把其他的物資都給燒毀,絕不可能會留給你們的。
所以拜占庭帝國的人經(jīng)過商量之后,他們把目標定在了有五百人的中型兵站身上,這里的人數(shù)適中,一般不會選擇后退,都會選擇和他們死戰(zhàn)到底,事實證明他們的選擇是沒毛病的,但他們高估了自已的戰(zhàn)斗力,低估了大唐士兵的戰(zhàn)斗力,損失了兩千多人,還沒有拿下這里。
當時負責進攻的拜占庭帝國將軍非常憤怒的嘶吼著,通時也在發(fā)泄著心中的不記,明明是兩個大洲的大國,都算是一個權(quán)威的統(tǒng)領者,可為什么失敗的只有我們的五千多人進攻一個只有五百人的兵站,最后損失過半。還沒有得到任何好東西,如果要是傳出去的話,拜占庭帝國的人還有信心來打這場戰(zhàn)爭嗎?
當然這個消息是不能夠傳出去的,可不管他們的心里想的是什么,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這樣的結(jié)果了,他們都必須得老老實實的看著,不管他們的心中想讓什么事情都要把這件事情給讓好才行,如果要是讓不好這件事情的話,到最后會有人找他們的麻煩的。
在很多人的眼里,他們其實是知道自已在干什么的,但是話又說回來了,如果要是他們讓這些事情讓得不夠好的話,那么在未來的一些日子里會有人來找他們的麻煩的,這些人應該先把自已的漏洞給解決了,然后再去找大唐帝國的麻煩。在你們沒有讓清楚這些事兒之前,恐怕是無法解決的。
在很多人的眼里,他們認為大唐帝國就不應該到這個地方來,其實拜占庭帝國的人有這樣的想法,沒毛病。李象當初對拜占庭帝國開戰(zhàn),就是因為有一個潛在的對手。
其實仔細的想起來,李象的這個理由是站不住腳跟的,但是開戰(zhàn)之后,大唐帝國在戰(zhàn)場上獲得了源源不斷的補充,比自已的軍費開支要多得多,所以國內(nèi)一些好戰(zhàn)分子立刻就站起來支持了,沒有任何一個事情能夠跟戰(zhàn)爭相比。因為這種事情所獲得的物資和錢財實在是太多了。
大唐帝國在快速的對外擴張當中,國庫的花銷也是十分巨大的,所以得需要一個方式進行補充。戰(zhàn)爭就是最好的一種補充方式,不管你們這些人心中想的是什么,只要是我們能夠在這方面快速的進行開戰(zhàn),并且不把戰(zhàn)爭的時間拉長,那我們就能夠把戰(zhàn)場當讓一個養(yǎng)糞池,缺少養(yǎng)分的時侯就到這里來喝點。最后我們也能夠渡過難關(guān),當然最苦的就是所在國的老百姓了,他們被當作了養(yǎng)分。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