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泄完脾氣后,福臨腦海中冒出一個想法。
他在想...
自已還有必要繼續(xù)當(dāng)大清的皇帝嗎?
可是不當(dāng)皇帝的話,他又能干什么?
上陣殺敵他不行,領(lǐng)兵打仗他不會,后勤糧草他不懂。
大清不養(yǎng)閑人。
在失去皇位的通時,他也會失去現(xiàn)在所擁有的一切。
他擁有什么呢?
好像擁有著一切,可又好像什么都沒有。
福臨再次抬起頭,看著遠處天邊的太陽陷入了沉思。
......
撫順與界凡寨直線距離在六十里左右,實際距離約有百里。
記達海本以為黃得功最遲會在五月初一進抵薩爾滸,與他對峙。
但出乎意料的是,黃得功行軍速度非常慢。
每天多則二十里,少則十里。
走了三天,竟然連一半的路程都沒走完。
明軍走的越慢,他心里越急。
畢竟探馬只能看到部分兵力,具l有多少兵力需要交戰(zhàn)之后才能搞清楚。
羅科鐸向記達海提議:“王爺,要不咱們主動進攻黃得功吧?”
“不行,”記達海馬上拒絕,“自從丟了盛京后,雙方的攻守之勢就已經(jīng)異形了?,F(xiàn)在我軍好不容易占據(jù)了有利位置防守,沒必要舍棄優(yōu)勢進攻明軍。”
“可是不主動進攻的話,咱們根本不清楚黃得功的兵力?!?
“再等等吧?!?
“等到什么時侯?”
“明軍必然會分兵進攻,等找到其他幾路的蹤跡后,就能搞清楚黃得功的底細了!”
羅科鐸無奈只能通意。
就在記達海以為黃得功會繼續(xù)前進時,黃得功卻在距離界凡寨四十里的地方停了下來。
記達海既不敢主動進攻,也不敢放松警惕,只能干著急。
多爾袞比記達海還要急。
因為探馬已經(jīng)偵得其余兩路明軍出兵的消息。
南路軍還是由寬甸堡北上,中路軍也是從遼陽出發(fā),直奔清河堡。
五月初五,中路軍抵達了清河堡。
又經(jīng)過一天行軍,在距離鴉鶻關(guān)二十里的地方停止行軍并扎營。
五月初八,南路軍在距離阿布達里岡十里的地方停止行軍并原地扎營。
三路大軍扎營的位置可謂恰到好處。
北路軍的黃得功只需要一天就能兵臨界凡寨城下。
通樣也只需要一天,就能退回撫順關(guān)。
中路軍的劉文秀若是進攻,只需要一天就能兵臨鴉鶻關(guān)。
若是后退,一天時間能退回清河堡。
南路軍的曾英面臨的情況比較復(fù)雜。
他也是只需要一天就能抵達阿布達里岡。
但南邊的山路蜿蜒崎嶇,沿途沒有城池。
如果后退的話,一天時間無法返回寬甸堡。
所以曾英的辦法是在后方十里的山林間扎堅營,結(jié)硬寨。
為后期的撤退讓準備。
面對突然停下來的三路大軍,多爾袞頓時沒了主意。
赫圖阿拉城外的軍營里,多爾袞急的像熱鍋里的螞蟻,根本停不下腳步。
“洪先生,”多爾袞對著洪承疇問:“三路明軍通時停了下來,咱們該如何應(yīng)對?”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