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是東林黨,謝三賓也是東林黨。
無論孰勝孰敗,倒霉的都是東林黨。
其他官員紛紛后退半步,抱著吃瓜的態(tài)度在旁邊圍觀。
在眾人戲謔的眼神中,謝三賓反問道:“那你說應該怎么辦?”
史可法抬起頭:“應該將他們召回京師,交由三法司審理!”
“呵呵!”謝三賓冷笑一聲,繼續(xù)問:“如何召回京師?”
“一道旨意就可以!”
“錯,大錯特錯!”謝三賓終于找到了破綻,他大聲反駁道:“你要知道太子殿下就在南京!徐文爵,朱國弼等人手握兵權(quán),雖然不多卻也不少?!?
“如果事情是假的,一來一回耽誤時間不說,還會耽誤許多大事,如操練兵馬,護送稅銀以及剿滅海盜等?!?
“如果事情是真的,他們豈會束手就擒?為了自保,什么事都干的出來!”
“到時侯太子殿下怎么辦?”
謝三賓的意思是怕這些人為了自保從而挾持太子,行極端之事。
史可法先是一愣,隨后下意識地說道:“既然如此,可以提前將太子召回京師?!?
官員們跟著愣了下,通時抬頭看向崇禎。
畢竟崇禎剛說過再有敢讓太子進京者,嚴懲不貸。
正在開心吃瓜的崇禎也愣了一下,這才意識到瓜又回到了自已身上。
他站起身猛拍桌子:“史可法,念在你是初犯,朕就不追究責任了。若是再犯,嚴懲不貸!”
史可法連忙施禮:“陛下息怒,臣知罪?!?
崇禎冷哼一聲,坐回龍椅閉目養(yǎng)神。
朝會還在繼續(xù)。
由于南京的事太過復雜,再加上崇禎不通意提前召太子進京。
所以議論了半天也沒有議論出辦法來。
眼看事情陷入了僵局,吏部尚書邱瑜站了出來:“諸位,既然南京的事論不出個所以然來,不如改議福建的事?!?
“邱尚書之有理!”
“邱大人說的沒錯,還是先解決福建的事吧,那里的事牽扯不到太子殿下!”
內(nèi)閣首輔謝三賓穩(wěn)了穩(wěn)情緒,問史可法:“史大人,鄭芝龍犯罪的證據(jù)都有哪些?”
“沒有物證,都是人證!”
“具l有哪些人證?”
史可法回答:“太多了,有降將博洛,福建的官員,鄭芝龍水師的將領(lǐng)......”
在史可法羅列證人名單的時侯,邱瑜腦海中忽然想起一個名字:黃道周!
他曾經(jīng)因為彈劾鄭芝龍向建奴走私,遭到了罷黜。
數(shù)月前崇禎曾提起過這個人。
并對他說要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告訴合適的人。
等史可法念完證人名單,邱瑜補充道:“還有一個證人?!?
“誰?”史可法問。
“前南京吏部侍郎黃道周,他曾經(jīng)彈劾鄭芝龍向建奴走私,卻被說成是誣陷,因此革職。”
“好,”史可法點頭,將黃道周的名字寫在了提前準備好的證人名冊上。
這個冊子很快交到了崇禎手里。
“黃道周...”崇禎在心中默念了幾遍這個名字,心中有些愧疚。
他從一開始就知道黃道周的彈劾是事實。
當時為了穩(wěn)住鄭芝龍,避免兩面開戰(zhàn)。
不得不將黃道周罷免。
現(xiàn)在他要向鄭芝龍開戰(zhàn),第一件事就是讓黃道周官復原職。
“陛下,”邱瑜恰到好處地說道:“黃道周揭發(fā)鄭芝龍卻遭到革職,實屬冤枉!臣以為應該恢復他的名聲!”
崇禎沒有急著通意,更沒有急著給鄭芝龍定罪。
他緩緩說道:“如果鄭芝龍有罪,可以給黃道周平反。如果鄭芝龍沒罪,就不必理會!”
_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