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皇后聞,已經(jīng)泣不成聲。
冉閔又道:“淺云,朕虧欠你母親太多了,也虧欠你太多了!本來想好好的彌補(bǔ)你一下,可惜朕不成了,或?qū)⒋笮?。朕就把你托付給你的太子弟弟,別看太子年齡沒有你長,可是在你們兄弟姐妹們,就數(shù)太子最為穩(wěn)重。太子朕讓你答應(yīng)朕一件事!”
冉明道:“請父皇示下!”
“朕虧欠淺云太多了,將來平定南方,將巴蜀之地封給大長公主,務(wù)必確保她一生衣食無憂!”
“兒臣遵旨!”冉明道。其實冉明哪里敢不答應(yīng),冉閔其實完全可以甩開冉明,自己加封淺云為蜀國公主,但是他并沒有這么做,而是把這個施恩的機(jī)會讓給冉明。冉明若是不理解冉閔的苦心,他兩世為人,都活到狗身上去了。
“還有,冉智沒有死,朕也知道,如今他在夷州自立為修武王!將來你就把那里封給他吧!”冉閔喘著粗氣道:“還有平定南方以后,把冉睿、冉操封在南方為王!”
“另外,魏國初定,一切以穩(wěn)定為主!”冉閔道:“朕大行之后,太子就大赦天下,刻石立碑于朱雀大街,書,但凡我冉氏子孫,無論誰主社稷,皆要遵從三條,對民永世不加賦,對胡亂永不安撫,對內(nèi)要加恩施威!”
“是!”冉明此時已經(jīng)哭泣不成聲了。冉閔這是把宋太祖的刻石立碑記在了心中,宋三條確實保證了宋朝趙氏江山的絕對地位,在宋朝那是誰造反誰死,別無他途。
“尤義!”
“奴在!”
“去請尚書令王簡,衛(wèi)將軍張艾,右侍中劉啟,御史王寧四位大臣請來,朕要錄遺詔!”冉閔語畢,太武殿內(nèi)哭聲大作,董皇后居然哭昏了過去。
不多時,早已候在太武殿外的四位大臣便聯(lián)袂而來。除此之外,像謝安等六部尚書,三公九卿皆至此。
冉明在尤義的攙扶下,勉強(qiáng)起身。事實上,冉閔此時已經(jīng)站不住了,整個身體都是由尤義扶著。眾臣道“臣等參見陛下!”
冉閔虛弱的道:“朕自青龍改元建制以來,夙興夜寐,不敢或忘,今日,朕將大行,尚書令王簡、中書右侍中劉啟,御史大夫王寧,還有諸卿,都聽朕遺命?!?
眾臣紛紛伏地大哭。
冉閔道:“衛(wèi)將軍張艾何在!”
“末將在!”
冉閔道:“鄴城立即起步軍六營開赴鄴城,實施九門戒嚴(yán),任何宵小之徒,居心叵測之輩,就地緝拿,膽敢反抗,格殺勿論!”
“臣領(lǐng)旨!”
冉閔道:“朕自年少天稟甚壯,然時至今日或?qū)⒋笮?,特招爾等面喻。朕自幼?qiáng)健,筋力頗佳,能挽十五力弓,發(fā)十三握箭,用兵臨戎之事,皆所優(yōu)為,斃在朕手下之人足萬,然平生未嘗妄殺一人。平定羯趙,掃清諸胡,皆出公心運籌。國庫帑金,非用師賑饑,未敢妄費,謂此皆小民脂膏故也。所有巡狩行宮,不施采繢,每處所費,不過千金,較之河工歲費百余萬,尚不及千分之一。幼齡讀書,即知酒色之可戒,小人之宜防,所以至老無恙。正如司馬令公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朕既大行,不必大葬?!袝钔鹾?、中書右侍中劉啟,御史大夫王寧輔佐太子明即位!”
說完這些話,冉閔就像全身被抽空了力氣,頭慢慢的垂下來,眼睛里也漸漸地失去了色彩!
冉明聽著冉閔最終確定他要當(dāng)皇帝的話,可是這一刻冉明卻沒有半點欣喜。冉明對著冉閔的遺體,重重的磕頭。
“咚”
額頭與地板發(fā)出沉悶的響聲,僅僅一下,冉明的額頭就流出了鮮血。可是冉明卻仿佛沒有了痛覺,他繼續(xù)磕頭,用發(fā)自內(nèi)心的真誠,叩謝冉閔這一位中華民族的英雄。詆毀冉閔的人很多,但是最多的還是胡人,或種漢胡雜種。因為他們恐懼,他們害怕。
唾棄冉閔的人不少,因為他們無知,或者是良心被狗吃了。
只要是真正的漢人,誰都無法忘記。如果沒有這么一位大英雄,漢人不被羯人、鮮卑人殺光,也會被吃光?;蛟S還有東晉,但是別忘記了,一個羯人殘部,不過萬人規(guī)模,就可以在江南破城數(shù)十,屠戮百萬人。一個就連打贏了淝水之戰(zhàn),卻不敢過江北伐的朝廷,可是成為民族的代表嗎?
冉閔生前沒有為自己準(zhǔn)備帝陵,在這個時空,冉閔同樣沒有做這件事。如果原來的時空,冉閔是因為擔(dān)心國庫空虛,沒有錢,又不愿意虛耗民力,在這個時空,冉閔完全有能力有機(jī)會,可是他仍然沒有做。
冉明就像呆住了,他仍然不停的磕頭。冉明在為自己作為兒子向老子磕頭,同時也是代替那些無知愚昧的族人向冉閔救世主磕頭,贖罪!冉閔無愧于心,不愧疚這個民族,是漢民族欠他太多了。千百年來,真正敢冒著得罪主子的風(fēng)險,連為冉閔說句公道話的人都沒有。
“屠夫!”
匈奴因為他亡族,羯族狂魔從此煙消云散,強(qiáng)大不可一世的鮮卑慕容部也因而元氣大傷。冉閔屠殺異胡無數(shù),如果在抵抗侵略的戰(zhàn)爭中,屠殺敵人就是屠夫,作為漢人,我情愿我們民族這樣的屠夫越來越好,甚至可能,全部都是!
“軍閥”
冉閔真不敢當(dāng)這個稱號,大晉兗州刺史魏統(tǒng)三千老弱殘,望見燕國旗號直接舉州獻(xiàn)降,冉閔寧愿以不足萬人的軍隊,迎戰(zhàn)燕國舉國之兵,也沒有去就食與兗。更沒有舉兵踏入兵力空虛的徐、青、兗、洛。沒有主動向東晉任何一州發(fā)起進(jìn)攻。如果這樣的人還是軍閥,那么抗日戰(zhàn)爭還會打成那個樣子嗎?三千五百萬無辜的亡靈在**,在吶喊。如果這樣的人是軍閥,我們需要,需要無數(shù)。
就在冉明仍浮想聯(lián)翩的時候,中常侍尤義指揮著十幾個小宦官,一涌而上,直接脫下冉明的太子蟒袍,為冉明換上了天子龍袍,為他戴上了十二旒的天子皇冠。
ps今天是一個特殊的日子,七十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八年抗戰(zhàn),三千五百萬軍民的死亡,一寸山河一寸血,如果你還是一個中國人,請你記住,有些事情不能被遺忘,忘記就是最大的背叛。抵制日貨,抵制日本文化入侵,從我做起。不是世界上日本人的相機(jī)做得最好嗎?我情愿不去照像,我都不會買日本的相機(j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