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司馬聃訓話完畢,米利又道:“今日一戰(zhàn),事關我大晉國運,事關陛下安危,事關我虎賁軍的生死,本將愿與諸君浴血奮戰(zhàn),誰愿與我同生共死?”
“我!我!”除了那八千名甲士以外,三千多名輔兵也叫了起來,群情激奮,昂昂然不能自已。
“屬下斗膽,請命隨米將軍出戰(zhàn)!”就在這時,民夫陣中突然沖出來一個人,這個人莫約二三十歲,身材高大壯碩,絡腮胡須,顯得非常威武。他到了米利面前單膝下跪,行參見之禮。
米利眉毛輕輕一挑,參見是軍禮,有著嚴格的標準和規(guī)范,一般的輔兵都做不好,就像后世解放軍的軍禮一樣,新兵敬禮的時候,總是沒有老兵那股的瀟灑勁,這個民夫的參見之禮卻干凈利落,一看就不是普通的老百姓出身。
米利道:“你叫什么名字?”
“屬下姓何,單名一個謙字!”何謙手中一舉手中的扁擔,微微一震,扁擔應聲而斷。何謙道:“屬下乃大集流民帥,自幼熟讀兵書戰(zhàn)策,弓馬嫻熟,屬下還有八百壯勇,愿隨米將軍殺敵建功?!?
所謂時勢造英雄,英雄造時勢正是如此,這個何謙在歷史上也不是默默無聞之輩,他是謝玄組建北府軍時的一軍之將,與劉牢之、諸葛侃、孫無忌等并列齊名。我們后世總以為北府軍是招募的北方流民,事實上卻并非如此,北府軍謝玄招募的只是將,而不是兵。北府八將實際上都是活動于江淮以南擁有一定武裝力量的流民帥,納入北府系統(tǒng)后,只需授予軍號或刺史名義,或補充一定兵員,和裝備就能作戰(zhàn)。但這絕不是說就沒有招募兵丁。
幾乎和歷史上一樣,何謙也進入了歷史的舞臺。他比歷史上八年出仕,陰差陽錯,歷史上他上來就任正六品行軍司馬,可惜在這個錯亂的時空,他僅僅獲得了米利授授的伙頭軍軍候。
隨著何謙所部也被臨時整編,米利所部共一萬兩千余人出無錫向惠山魏晉戰(zhàn)場前線開赴而去。
此時惠山戰(zhàn)斗局勢已經(jīng)非常危急了,如果不是因為有著司馬晞暗中訓練的精銳充作軍隊骨干,這些士兵恐怕已經(jīng)潰敗了。司馬晞所部是從淮安之敗、揚州之敗一路逃亡而來的,這些士兵士氣早已降至冰點。魏軍每一次進攻,都是需要督戰(zhàn)隊拿著戰(zhàn)刀、弓箭硬逼著上陣的。效果可想而知。最可氣的是戰(zhàn)損比例居然快接近了督戰(zhàn)隊斬殺的人數(shù),司馬晞作為東晉最知兵的王爺,此時有種想哭的沖動。他的部曲已經(jīng)隱隱有了一種怨氣,甚至只要有一人敢出面鼓動,弄不好就會全軍嘩變。
惠山晉軍大營前后布置了七道防線,最外圍的五道防線,事實上已經(jīng)棄守。營壘之前的兩道內(nèi)線,擁有著完整的拒馬、鹿柴和壕溝,一時間魏軍無法突破。當司馬聃率領著一萬兩千余虎賁軍趕緊戰(zhàn)場時,戰(zhàn)場上正在酣戰(zhàn)。
惠山大營的布置,有點像后世《亮劍》里的李家坡。晉軍左營主力背靠惠山,而前線第一道防線就建立在半山腰的一處大梯坡上。按照司馬晞的布置,第一道防線距離半山坡邊緣一百二十余步,山底下的魏軍看不到上面的情況,只要他們一露頭,就會遭遇到晉軍的瘋狂射擊,只是非??上?,第一道防線被魏軍的弩炮打擊損失慘重,而且石越也是一個狠人,冒著已方將士被弩炮轟擊的威脅,居然派出勁卒抬著“百虎齊奔”火箭沖鋒,那些被弩炮轟得七昏八素,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晉軍看到魏軍出現(xiàn),再想反擊時,他們迎接的卻是魏軍上百架“百虎齊奔”火箭,一百多具火箭發(fā)射架,在不足十息的時間內(nèi)發(fā)射完畢,一萬多支火箭組成了張嚴密的死亡之網(wǎng),把晉軍第一道防線內(nèi)的三千多名士兵,幾乎射殺過半。
余下皆潰,甚至連第二道防線也被潰敗的士兵沖散,魏軍趁勢發(fā)起進攻,結果奪取了第二道防線。石越命令部隊馬拉人扛,把重型的弩炮、八牛弩和火箭彈搬上了半山坡,魏軍建立的遠程打擊陣地,直接可以覆蓋晉軍三里左右縱深的大部防線,這直接導致五道防線易手。
隨著魏軍重型火力武器前移,此時魏軍的弩炮甚至可以夠到晉軍的大營壕溝了,這讓司馬晞非常無奈。司馬晞想組織部隊夜襲,想奪回半山坡的陣地,結果反而被早已有準備的魏軍殺得大敗,魏軍驅使著晉軍潰卒,差點就奪營成功,若非司馬晞下令無差別打擊,很可能連大營也丟了。
司馬聃看到的情況,其實是內(nèi)線第六道防線的爭奪戰(zhàn)。
戰(zhàn)爭都是一個相互學習的過程,像陷馬坑、平面拒馬槍這樣技術難度低的東西,晉軍也學會了,拿來對付魏軍。不過非??上?,參與攻擊的是魏軍步兵,陷馬坑也好,平面拒馬也罷,使用的觀點就是一個,講究突然性。戰(zhàn)馬飛奔起來的速度驚人,想要停止下來根本不可能,可是人卻不同,步兵沖鋒的時候速度并不快,明有地上有坑,沒有人會傻得往里踩。還有平面拒馬槍,由于人沖鋒的速度慢,形不成強大的慣性,輕輕用盾牌一擋,就可以避免被傷害。
魏軍陣中的重斧手緩緩上前,用斧三下五除二的砍碎了支撐架,平面拒馬槍就算廢了。
近戰(zhàn)搏殺,那是魏軍的強項,特別是三角陣形合擊之術的配合下,更是如虎添翼??墒窃诎兹薪粦?zhàn)的過程中,后面的魏軍在將領的一聲令下,一只響箭射住了陣角,一千五百余魏軍弩射手向支援戰(zhàn)場的晉軍拋射箭雨。
所謂的射住陣角,是因為古代戰(zhàn)爭時,將領在射擊過程的指揮方位,古代戰(zhàn)爭中由于沒有鐘表,也沒有所謂幾點鐘方向,直接用響箭確定目標,然后其他士兵跟著射擊就行了。一千余氣勢洶洶想要支援戰(zhàn)場的晉軍被一輪箭雨射倒百余人,僅接近就是第二輪,第三輪。短短五輪箭雨過后,一千余晉軍援軍也只剩下一小半了。
ps:那啥,今天兩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