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寧遠如同的它的名字一樣分外安靜,炊煙似薄霧讓這座曾經(jīng)的關外邊城籠罩著一層朦朧之美。一聲悠長響亮的牛角號聲,讓整座城池活絡起來。時間不長,城墻之外的軍營傳出陣陣馬蹄踏地聲,一隊接一隊黑甲騎兵前往北方三里外的校場。破奴軍主帥張平安和所有戰(zhàn)兵一樣起得很早,他在近衛(wèi)營三百騎兵護衛(wèi)下騎馬巡視大營,順帶活動一下筋骨。跑了一夜的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在凌晨到達破奴軍主營。他一到這兒,看到只有一座占地不過一里的主營,吳三桂的一顆心在此時哇涼哇涼地。連續(xù)二天趕路的吳三桂一夜幾乎沒有睡,心中著急的他到了寧遠還是沒有睡意。借助早晨的陽光,吳三桂倒是看到了另外兩座大營,只是轅門把守的兵卒好像是穿著皮甲的外族人。高大的糧垛足有四丈高上百丈長,吳三桂在營門之外就看到幾十個這樣的糧垛,就說明這大營不屬于破奴軍糧營。
雖然吳三桂清楚破奴城有個實力嚇人的海商聯(lián)盟,他猜測這是破奴城海商聯(lián)盟貨棧的存糧營寨。只是破奴軍主營的規(guī)模只能填滿三萬左右人馬,就這點人馬如何能救援山海關,大順軍主力可有幾十萬人之多。吳三桂聽說過破奴軍以一當十,但這點兵馬沒有給予吳三桂足夠的信心。而且,破奴軍主帥張平安在得知吳三桂到達的消息后,特地安排破奴軍情報處都統(tǒng)領曲國政陪同他吃早飯。吳三桂哪里還有心情吃飯,胡亂拔了兩口就請曲國政帶他去見華國公。曲國政好安撫吳三桂,說華國公最好美食,你在吃飯的時候打攪他很有可能要壞事??吹絽侨饾M眼焦急之色,曲國政心中暗笑,張老大果然是漏算無遺吳三桂這回逃不出張大帥的手掌心了。
既然張平安存了收編吳三桂的心思,很自然要徹底打掉吳三桂內(nèi)心之中的一切癡心妄想。熟知人心的張平安乘著吳三桂著急上火之際,磨掉他心中最后一點尊嚴。打仗講究實力,這收編投靠之人更得在實力的基礎上講究策略,在這一點上破奴軍無人能及。吃罷早飯的張平安十分講究地用清水漱口,然后不緊不慢地派人傳吳三桂來見。吳三桂也有大明平西伯的爵位,但張平安是大明國公,品級上要高出吳三桂不少。特別是崇禎皇帝在后幾年缺少糧餉,只能拿好聽卻沒有實惠的爵位安撫手握重兵的將領,吳三桂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取得的平西伯爵位。他的這點功勞和華國公張平安實打?qū)嵉能姽?,自然不能相提并論。按照大明的官場?guī)矩,身穿明光甲的吳三桂拜見華國公必須行跪拜之禮。入帳由曲國政唱名,吳三桂一撩甲胄跪在身穿大明國公蟒袍的張平安面前。
很顯然,華國公在這個時候有些走神,他雙眼游離不知道在向些什么。其實,張平安對收編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內(nèi)心很是糾結。吳三桂身為大明臣子,崇禎皇帝數(shù)次召其入京勤王,這個狗東西為保實力坐視京城落入闖賊之手。雖然張平安自己也拖著沒去京城,但他有個外藩的身份,要是耍賴還真說得過去。但這事擺在吳三桂身上就不一樣了,特別是吳三桂還拿了他這么多開拔銀子,這就讓張平安內(nèi)心極度不平衡。至于說張平安把吳三桂舅舅祖大壽給做成了人彘,張平安一點都不怕吳三桂報復,畢竟破奴軍實力在這里擺著,吳三桂也的掂量掂量有沒有這個報復地本錢。吳三桂跪拜見禮完畢,按照常理張平安應該請他起身入座,但張平安走神把吳三桂晾在下方地毯上。要不是在一旁的參謀長古新一聲干咳提醒,今天的會晤一定以尷尬開場。
回過神來的張平安起身從帥案處轉(zhuǎn)過來,一把扶起吳三桂笑呵呵地請他入座。既然要逼吳三桂起急,張平安本人自然要沉下心來與吳三桂閑聊寒暄,這個時候張平安才關注吳三桂的外貌。一邊喝茶的張平安看到,吳三桂可以說是相貌英俊,鼻梁筆直雙目有神,下顎四寸黑須為其平添幾分威武。同樣,第一見到華國公張平安外貌的吳三桂,他的心里則有些忐忑。都盛傳草原狐狼是個陰狠狡詐的主兒,他觀華國公張平安臉面雖然破相,吳三桂卻之看到隱藏在他絡腮胡的面容一片平和之色。張平安紫色蟒袍內(nèi)穿盔甲,鼓脹的衣服蘊藏武人的粗壯。僅僅觀察張平安的外表,就與外界傳大相徑庭。特別是張平安寒暄很有分寸,不提及戰(zhàn)事只談國事艱難,說到動情之處雙目含淚,要是沒有祖大壽臨死前遭受的磨難,吳三桂還以為華國公是一個憂國憂民的忠臣。
眼看著華國公張平安沒完沒了地東拉西扯,內(nèi)心急切的吳三桂解下了頭盔,吳三桂一顆剛剛剃光的腦袋一下拉近了兩人的距離。在大明這個時代的漢人,只要不是出家當和尚,是不會輕易剃掉頭發(fā)。儒家講究身體發(fā)膚受之父母,隨意損毀乃是大不孝。破奴軍建軍之初本來也沒這個規(guī)矩,在差點敗在蒙古朵顏部的戰(zhàn)爭過后,張平安剃發(fā)以示對作戰(zhàn)布置失誤負責。隨后,張平安覺得光頭有益于戰(zhàn)場救護,宣稱不滅建奴誓不存發(fā)。破奴軍中想當戰(zhàn)兵必須剃發(fā),當然了,白骨營主將破奴城宣慰使司同知盧象升是個例外。張平安的行為影響著破奴軍全軍,破奴軍戰(zhàn)兵剃發(fā)也變成了規(guī)矩。當一個有平西伯爵位的大明總兵,亮出光溜溜的腦袋時就說明他要用實際行動投靠破奴軍。吳三桂的這個做法,立刻贏得了張平安的好感,這表明不管怎么樣今后怎么樣,現(xiàn)在吳三桂是真心前來輸誠。
“呵呵呵!平西伯一路辛苦了,咱們有事說事,你來就行了咋還把頭發(fā)給剃了?早些年我發(fā)過毒誓,不滅建奴誓不存發(fā)?,F(xiàn)如今建奴已滅,這個規(guī)矩可以改一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