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dāng)她到書房門口時,雙手提著食盒,騰不出手來敲門。
于是抬起腿,輕輕踢了踢門檻,脆生生地喊,“爹爹,我進(jìn)來啦?”
夏千帆在書房內(nèi)正埋頭忙碌著,聽到聲音,忙應(yīng)了一聲。
他起身快步走到門口,打開房門,瞧見她手中提著食盒,便伸手接了過來,心疼不已。
“清寧,你怎么自己送過來了?這食盒這么重,下次讓小廝幫你提?!?
夏清寧心不在焉地應(yīng)了兩聲,目光卻緊緊地追隨在他手中的食盒上,迫不及待地問,“爹爹,先吃飯吧?!?
等到爹爹將食盒中的飯菜取出來,她坐在桌旁等著娘親。
看著香噴噴的飯菜,唇齒生津。
她努力抵住誘惑,抬頭看向夏千帆,努力分散注意。
“爹爹,娘親說您一直在忙,您在忙什么啊?您前兩天說的雁門城匪患問題解決了嗎?最后派誰去的?”
夏千帆似笑非笑地看著她的小動作,調(diào)侃道:“清寧,你是來吃飯的,還是來打探消息的?”
“你這一下子問這么多問題,讓我回答哪個好呢?”
“咳咳,”夏清寧有些囧,撓了撓頭,讓他別著急,慢慢說。
夏千帆嘆了口氣,“匪患問題交給九皇子了,具體情況目前還不太知曉。”
“九皇子?!”
夏清寧驚呼一聲,猛地敲了敲自己的腦袋,腦海中瞬間浮現(xiàn)出原本書中的劇情。
在原著中,確實(shí)寫過九皇子剿匪的事。
當(dāng)時朝堂上黨派之爭激烈異常,可皇上卻心系百姓。
他一方面擔(dān)心派人剿匪會打破現(xiàn)有的朝堂平衡,引發(fā)更多的紛爭,另一方面,又著實(shí)不忍百姓受苦。
不知為何,皇上竟想到不起眼的九皇子,毅然決然地派他前往雁門城。
原著中,這段劇情算得上是九皇子出現(xiàn)在百官視線中的重要轉(zhuǎn)折點(diǎn)。
雖說剿匪的過程困難重重,但最后的結(jié)果是好的。
怪她,最近一直忙著追查平王私兵的事,差點(diǎn)把這段關(guān)鍵劇情給忘了。
夏清寧深吸一口氣,心急如亂麻,連忙問道:“爹爹,九皇子走多久了?”
“這次剿匪他帶了多少人,會不會有危險?”
夏千帆察覺到女兒的態(tài)度有些反常,心中也跟著有些著急,連忙安慰。
“你別擔(dān)心,九皇子不會有事的,他帶了不少人,危險……”
待他說完,夏清寧轉(zhuǎn)身就要走。
恰好琴娘提著另一食盒走進(jìn)書房。
見里面的氣氛有些不對勁兒,她疑惑地問了一句:“怎么了?”
父女倆對視一眼,心有靈犀一般,不約而同地選擇隱瞞真相。
“沒什么,再說娘親做的飯好吃,許久沒吃您親手做的飯了?!?
夏清寧笑嘻嘻地說著,還朝著爹爹使了個眼色。
兩人配合默契,三兩語便轉(zhuǎn)移了琴娘的注意力。
吃過午飯,夏清寧在家里如坐針氈。
她心里清楚,這件事要是告訴父母,他們肯定不會同意自己的做法。
思來想去,她決定先斬后奏。
于是,夏清寧留下一封書信,趁著中午父母午休的當(dāng)口,偷偷溜出了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