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大街。
秋風(fēng)如刀,刮過朱雀大街的青石板。
武曌一身素凈棉袍,帷帽遮面,緩步而行,小鳶與幾名影子般的侍衛(wèi)緊隨其后。
帝王久居皇宮,又豈能看到真正的民生艱難?
因此,武曌批閱完奏折后,便換了一身衣服出了宮。
但這一看,心便沉入了冰窟。
“干柴四十二文,天殺的!昨日還三十二文??!”一個漢子跪在趙氏炭行緊閉的烏木大門前,滿臉絕望之色,“這讓我一家老小怎么活?!”
“娘親,冷…好冷…”
在其旁邊,婦人懷里的孩子小臉凍的青紫,裹著的破布單薄如紙。
“掌柜的,求您了,昨日不是還三十二文一斤嗎?就按昨日價,給我來上一點吧,我買,我買!”
門內(nèi),伙計滿是不耐煩的呵斥:“三十二文那是昨日的價,今天長安哪家還賣三十二文?滾遠(yuǎn)點,現(xiàn)在柴炭都賣斷貨了,等朝廷辟謠了再說吧,說不定明兒就降價了!”
“等朝廷辟謠……”
帷帽之下,武曌的鳳眸一陣冰冷。
她走過跪地的漢子,走過瀕死的孩子,走過撞門的老婦,袖中的玉手,骨節(jié)捏得發(fā)白。
這由她默許甚至助推的恐慌,正在吞噬她本該守護(hù)的一切。
可她沒辦法。
這場局,她只能配合。
流民買不起,普通百姓面對高昂,甚至越來越高的柴炭價格,也買不起。
天氣未到最冷,他們沒有性命之憂。
但黑風(fēng)山的石頭,卻需要一個極端時機(jī)出現(xiàn)。
那能救更多人。
這些奸商,也必須要讓他們傷筋動骨。
選天下絕大多數(shù)人,還是選少數(shù)無辜,卻有點小錢,恰能買得起的少數(shù)百姓,這是一個無解題。
怎么選,都是錯。
武曌不選,她只做她覺得應(yīng)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