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底下寫有六字款“大清康熙年制”,但是這六字款寫得不夠規(guī)整,也缺少神韻,不僅和康熙本朝官窯款沒有關(guān)系,和光緒本朝官窯款也沒有關(guān)系。
其實(shí)每個朝的官窯款都有各自固定的寫法,提筆落筆的頓挫,都有其共同點(diǎn),也有各自的特點(diǎn)。
楚陽見了這底款,更加肯定,這是一件光緒民窯仿康熙官窯的,青花龍紋棒槌瓶,雖然既不是康熙官窯,也不是光緒官窯,但是仿的很精細(xì),路分并不低,即使是仿制的,在古代也不是普通人能夠用得起的。
而楚陽也明白,易大紅之所以讓楚陽看,不光是試探楚陽的水平,也是想看看楚陽是想多管閑事還是選擇旁觀。
楚陽估計(jì),這瓶子市場價(jià)位,在三十萬塊左右,難道易大紅要拿這個花瓶,與韓浩辰換?
這就有意思了。
就算這瓶子光緒民窯仿康熙朝,仿得很精細(xì),但它畢竟不是康熙本朝本款的,在價(jià)格方便差別可就大了去了。
若是康熙本朝本款的官窯,這瓶子上大型拍賣會,可以拍出幾千萬的價(jià)格。
如此看來,兩者之間,是成百倍的差距了。
楚陽想看看,韓浩辰會不會上當(dāng)。
就在楚陽,打算回應(yīng)易大紅時(shí),那韓浩辰卻突然說道:“老板,你問他有什么屁用,他懂個雞毛啊,你還是別讓他瞎摻和了!”
韓浩辰以為楚陽與他有仇,擔(dān)心楚陽會幫著易大紅說話,所以他非常排斥楚陽發(fā)表論。
楚陽對此,冷冷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