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魯·狄金森剛走出fda的大門,就被記者們圍上了。
這位吉利德的執(zhí)行副總裁因為全程參與了索非布韋的收購,并給公司創(chuàng)造了巨大的利潤,剛剛升任為吉利德全球行政總裁,他才上任沒幾天就遭遇了這場由于索非布韋定價太高而遭受全球抗議的重大公關事件,這幾天都在焦頭爛額的應付各種記者的采訪和詰問。
甚至連fda都關注到此事,把他叫來詢問了一番,盡管fda并沒有權利要求企業(yè)對藥品價格進行調整,詢問的目的也顯而易見。
“狄金森先生,請問你來fda是因為索非布韋的定價問題嗎?”
“安德魯,我們是電視臺的記者,能回答我們一個問題嗎?有分析師認為就算索非布韋的價格降到70鎂元一片,吉利德依然能夠獲得足夠的利潤,這是真的嗎?”
“請問吉利德公司真的認為丙肝患者能夠承受8.4萬鎂元一個療程的治療費用嗎?”
“據(jù)說索非布韋并不是吉利德研發(fā)的,而是收購來的,請問你們是否已經通過銷售收回了成本呢?”
記者們拋出了一連串的問題,狄金森全都以無可奉告來回答,并表示很快吉利德公司會發(fā)布公告,來回答和解釋這些問題。
記者們卻并不想這樣輕易的放過他,有個記者甚至堵在狄金森的車門前,阻止他上車。
狄金森無奈的道:“各位,藥品研發(fā)是一個漫長的,充滿不確定性的,難以評估和判斷的過程,很多藥物的研發(fā)都是經過了十幾年甚至幾十年時間,耗費了許多人一生的時光和無數(shù)的金錢才成功的。吉利德是一家上市的商業(yè)公司,既然為索非布韋付出了巨大的成本,首先考慮到回報和收益,對股民負責,然后才會通過長期的生產和營銷上的降低成本,來逐步的調整藥品價格?!?
“那你們打算什么時候調整價格呢?”有人問。
狄金森攤手道:“那要等收回成本之后?!?
“根據(jù)吉利德的財報,你們僅僅半年時間就通過索非布韋獲得了56億鎂元的銷售額,難道這還不夠成本嗎?難道你們要賺取十倍,一百倍,甚至一千倍的利潤才滿足嗎?”有個女記者十分激動的道,“你們難道不知道,有很多負擔不起醫(yī)藥費的患者,正在無助的等死嗎?”
狄金森有些惱火,額頭冒汗,他很想爆幾句粗口,甚至想說如果沒有索非布韋,那些人甚至連治愈的希望都沒有,但他很明白這話話只能在心里想想,是絕對不能說出口的,哪怕說漏一個字,他的職位都保不住了!
他只能裝傻充愣的道:“56億鎂元銷售額還需要刨除掉生產成本,營銷成本,廣告成本,渠道成本和各種各樣的成本,實際的利潤率并沒有你們想象的那么高。吉利德為了收購索非布韋,付出了110億鎂元,并且在后續(xù)的研發(fā)過程中又花費了10億鎂元,才將這款藥品推向市場。事實上索非布韋至少需要保持目前的銷售態(tài)勢三到五年的時間,吉利德才有可能收回成本,也僅僅只是收回成本而已!”
狄金森當然有點夸大其詞,但索非布韋沒有收回成本也的確是事實,他也是被逼急了,才會透露收購研發(fā)的總成本,當然這些也是財報上能夠查到的,也不算是什么商業(yè)機密。
可對于記者們來說,這個消息就有點震撼了。
收購索非布韋居然花了100多億鎂元!
盡管記者們知道藥企之間的收購動輒都是以百億起步的,但只是收購一款藥物居然也花了這么多錢,還是有些超出他們的認知了,有些不敢相信這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