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極限問題!”
“三四十輛馬車即便是全部運輸火器,又能運送多少?”
“這次大玉茲暴露之后,我們就不會正面與他們戰(zhàn)爭,而是不停的襲擾,消耗他們的彈藥數(shù)量,甚至讓他們的火器炸膛?!?
“火器消耗完了,我們依舊能干掉大玉茲。”
“大明即便是能持續(xù)的運輸,一萬三四千里的海路隨便遇到點風(fēng)浪就要延遲很多,三四千里的陸路行軍需要幾個月,遇見點大雨也很正常。
只要延遲個半個月一個月的,大玉茲就完蛋了,這種滅族的大風(fēng)險他們一定得考慮,所以,你說的借道有這個可能,但可能性不大。”
聽著分析,說出借道的貴族臉色一陣變幻。
大玉茲的收獲的確是有,但風(fēng)險更大,因為會遭到衛(wèi)拉特四部的瘋狂報復(fù),甚至滅族。
在眾人沉默時,剛剛出聲分析的貴族看向另一名出聲的貴族:“伊德日,你說的巴里坤是什么意思?”
聽見問到自已,伊德日收回思索的心思,解釋道:“駐扎在哈密的大軍見到明軍過來毀掉哈密以及哈密到吐魯番的沿途綠洲,明軍無法過來。
但你們忽略了哈密距離巴里坤草原很近,只有兩百里左右。
從巴里坤草原出發(fā),經(jīng)木壘、奇臺、青河,抵達(dá)阿爾泰山北麓,這一段路是天山北坡草原、準(zhǔn)噶爾盆地東緣戈壁、阿爾泰山前丘陵,整l來說不算難。
然后從青河出發(fā),經(jīng)富蘊后進(jìn)入蒙古的科布多,阿爾泰山北麓水草豐美,適合休整。
然后再從科布多出發(fā),經(jīng)齋桑泊,抵達(dá)巴爾喀什湖東南岸,這段路是草原與荒漠交錯,齋桑泊為重要水源地,行軍也沒有問題?!?
咦……
眾人驚咦了一聲,眼中記是思索之色。
“愚蠢!”
可不帶他們細(xì)想,剛剛出聲反駁的綽羅斯·和多和沁再次怒喝:“如果說敦斡齊爾所說的借道波斯還有一定的可行性,那么你提的這個阿爾泰山北麓更是荒誕?!?
“怎么就荒誕……”
“閉嘴!”
綽羅斯·和多和沁低喝:“我且問你,我們是什么時間得知大明要出兵西域的?”
被綽羅斯·和多和沁冰冷的目光盯著,伊德日想再次反駁但也只好忍住,快速道:“八月中旬!”
“我們最后一次得到明軍大軍駐扎嘉峪關(guān)是什么時侯?”
“十月初!”
“那我再問你,我們四部大軍在阿爾泰山東北的蒙古草原傳回信息是什么時間?”
“也是十月初!”
“最后一個問題,巴里坤草原傳回的最后一次情報是什么時間?”
“十月底!”
“很好!”
綽羅斯·和多和沁神色緩和了幾分:“綜合上述問題,也就是說明軍不可能在十月底前抵達(dá)巴里坤草原,否則我們就會得到情報。
當(dāng)然了,今年大雪來的比往年早一些,所以也不排除大雪擋住了去路,或者說傳遞情報的軍士中途被雪埋了、凍死了,我們沒有收到情報。
從巴里坤草原抵達(dá)巴爾喀什湖至少近四千里路,這個距離意味著什么諸位很清楚。
沿途還有我們的零散部落,一兩萬大軍行軍還不被我們得到消息,只有大雪封山的時侯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