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不如多寫一些小說,話本,編一些戲曲,潛移默化。
公學也要設立,對世家的限制還是要有。
長久以往,必然能在民間播撒覺醒的種子。
解決了白馬州的問題,隨后便是大乾北地。
北地四家族,都盡數(shù)投誠。
謝,家,庚,王四大家,還是有一些人才的。
陸源想到的辦法是,異地為官,將這些人派往白馬州或者大景故土。
三國之間,本就有仇恨,交叉治理,或有奇效。
至于兩王,信王府出現(xiàn)了變動,似乎被奪了權(quán),有人遞了拜帖。
幽王已經(jīng)舉兵離開北地,投誠去了南方,好像有跟汴京爭鋒的意圖。
幽王府幾十萬大軍,汴京還真不能忽視。
既不敢公然將幽王打為叛逆,甚至還要空出一個地盤,讓幽王府落腳。
更有意思的是,幽王趙寬將自己的兩個嫡女送了過來,還在幽州留下了大量的物資,托人向大秦投降稱臣。
北地的格局基本就是如此,但也是爛攤子。
小冰河影響最嚴重的也是大乾北地。
這么些年來,整個北地都打爛了。
大秦想要利用,需要費大功夫修整改造。
但大乾北地之民對大秦的認可度是最高的。
推行的政策,在北地基本上沒有太大的阻礙。
一來,是各方勢力輪流洗牌,基本上都被大秦挨個收拾了一頓。
二來,這些年,大秦也沒少為北地百姓做貢獻,所以他們是感激大秦的。
大秦起于大乾,陸源曾經(jīng)更是大乾的縣令,這種身份上的認同,是其他兩國百姓不曾擁有的。
這也讓陸源愈發(fā)意識到身份認可得重要性。
從地圖上看,大乾是非常適合作為大秦核心區(qū)域去發(fā)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