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家的事情是一個小插曲。
大洪水的事情,經過一段時間的發(fā)酵后,帶來的影響開始爆發(fā)。
8月26日。
陳紅從街道帶回來一個消息。
“老公,告訴你一個好消息?!?
楊慶遞給她一道剛洗好的黃瓜。
“啥好消息?給你漲工資了?還是你那個馴養(yǎng)中心,有什么好事情了?”
陳紅接過黃瓜,咔嚓咬了一口,一股子香甜的黃瓜味,充滿味蕾。
“因為發(fā)大水期間,我們街道成為了有限的可以提供新鮮蔬菜的地方?!?
“給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加上徐慧珍那里家庭農場開展的也不錯,區(qū)政府決定全面推廣家庭農場?!?
“現在陳教授成了香餑餑。”
楊慶聞心中狂喜。
“那街道有沒有想過成立一家農技站,來推動家庭農場發(fā)展?”
“比如營養(yǎng)土的生產?肥料的生產?相關病蟲害的治理,還有配套的相關設備的生產和研發(fā)?”
“比如自動澆水器,不同的蔬菜種植配合不同的營養(yǎng)土,還有混種嫁接技術?!?
“良種培育等等?!?
陳紅不理解楊慶的意思。
“這些還需要單獨成立一個企業(yè)?”
“不是自己養(yǎng)成什么樣算什么樣嗎?”
楊慶拉著她去院子的各處架子菜轉悠了一圈。
“看出什么問題來沒有?”
陳紅想了一下。
“咱們家的菜比他們的菜長的好?!?
楊慶拉著她又來到了化肥池的出水口。
“現在化肥池開始出水了,這些水是發(fā)酵過后的營養(yǎng)水?!?
“用來澆菜,最好不過。”
“這還是其一,畢竟不是誰家都有能力修水廁的,而且成本也太大?!?
“但是我們可以配套生產專用營養(yǎng)土,為蔬菜的成長提供充足的營養(yǎng)?!?
“來達到增產增效的效果?!?
“而且我們還可以專門培養(yǎng)適合架子菜的菜種,做到增產增收?!?
“最重要的是,城里的人,都沒有種菜的經驗,所以收獲良莠不齊,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專門的企業(yè),推動傻瓜式的種植技術?!?
“讓種菜變得簡單。”
“這樣也可以刺激大家的積極性?!?
陳紅無法想象,種菜還要搞的這么復雜。
“會不會太麻煩了?”
楊慶知道多說無益。
“這事兒,我和陳教授來談,到時候你和他去推動農技站的建立?!?
“不用怕,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楊慶見陳紅還在遲疑,又拉著她去了梁拉娣的家里。
梁拉娣見到楊慶和陳紅后,有點疑惑,楊慶指指她的蘑菇箱子。
“我們是來看它的?!?
梁拉娣見楊慶說的是蘑菇,立馬激動了起來。
“楊慶,我們家的蘑菇快能收了。”
“陳教授什么時候過來,我想多種幾箱不一樣的?!?
陳紅湊過去一看,透過玻璃,只見箱子內密密麻麻的長出來一層香菇。
個個塊大飽滿,比野生的賣相好太多了。
而且這一個箱子只怕可以收兩三斤。
按照五茬來算,就是十五斤。
新鮮的蘑菇能夠賣三毛一斤,也就是說這一箱子,可以收獲四塊多。
基料兩毛,箱子兩塊,也就是說種一次就能掙錢。
“沒想到真的出蘑菇了,老公,種蘑菇這么簡單真的能夠掙錢嗎?”
楊慶笑著。
“當然了,這還是天暖的時候,要知道這種植箱,在冬天也是可以種植出菜和蘑菇的?!?
“冬天的新鮮蔬菜,可以賣到一塊左右,那時候才是掙錢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