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挑挑眉,李德忠忙接過護(hù)國公手中的奏書,遞到皇上面前。
皇上才掀開,一條白色錦緞悄然落下,上面布滿殷紅血跡。
他撿起來,是一封字字泣血的血書。
皇上認(rèn)真看完,眸底有細(xì)碎流光,抬頭看著護(hù)國公。
護(hù)國公跪下,"小女所,牽連甚廣,老臣懇請皇上徹查!"
大臣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是一臉懵逼。不是商量大將人選嗎,又關(guān)魏家姑娘什么事
護(hù)國公的女兒,莫不是前蕭王妃
眾人又看沈從安。
沈從安也不知道護(hù)國公葫蘆里賣的什么藥,也很好奇。
皇上揮揮手,讓李德忠把奏折和血書,拿給眾位大臣看。
眾人看完,面色古怪。
沈從安是最后一個看的。
奏折是護(hù)國公寫的,血書……是魏顏昭。
魏顏昭如今時而癡傻,時而清醒。
她說自己在清醒時寫下這封血書,自知罪孽深重,不求得原諒,可也不能看著奸人逍遙自在。
她承認(rèn)了自己對不住蕭王,和三老爺有奸情。但蕭王中毒,并非她和三老爺所為。她只是耐不住寂寞,并無害蕭王之心。
蕭王的毒,是葉清清和沈從安下的。
沈從安并不是蕭王的兒子,只是長的與蕭王相像。憑借著這張臉,花巧語,獲得了蕭王的信任。
她很早之前就有懷疑,苦無證據(jù),一直暗中收集。奈何沒有沈從安二人動作快。
二人先一步揭露了她與三老爺私通一事,她被休回護(hù)國公府,三老爺被誅。
蕭王身邊孤立無親,二人趁機(jī)給蕭王下毒,整個蕭王府都被他們收于囊中。
她雖有錯,可沈從安夫妻也絕不無辜。
上面寫的有鼻子有眼,跟真的一樣。
特別指出,蕭王當(dāng)天還紅光滿面,蕭王也親口說過,三老爺?shù)亩揪?他根本就沒喝,皇上也在場,皇上能作證。
可后來蕭王突然又中毒了,毒只能是沈從安下的,她和三老爺只是可憐的背鍋俠。
還說沒有葉清清夫妻二人前,蕭王府一片祥和,自從他們回京進(jìn)府,蕭王府就沒消停過,最終蕭王眾叛親離,王府眾人沒一個好下場,只有葉清清夫妻是最后贏家。
沈從安淡定看完,不得不說,這份血書感情真摯,條理清晰,邏輯通透,不明真相的群眾看了,很容易被帶偏了。
護(hù)國公的奏折,就是為自己撇清關(guān)系了。
說自魏顏昭回府,他哀其不幸怒其不爭,本不欲再管這個女兒。但魏顏昭每每清醒之時,總說沈從安夫妻才是幕后真兇,隱藏的最深。
次數(shù)多了,他難免心存疑慮。按著魏顏昭所說,去查了查,果真查出點端倪。事關(guān)重大,他不敢獨(dú)斷,只好稟明皇上,讓皇上做決斷。
一切但憑皇上做主。
還真是條千年的狐貍。按他的說辭,若能扳倒葉清清夫妻,自然什么都好。
就算扳不倒,和他也沒什么關(guān)系,都是魏顏昭的鍋。
他頂多是出于一顆關(guān)愛同僚之心,把血書提供給皇上罷了。
皇上沒料到,自己居然成了人證,他問沈從安,"你怎么說"
沈從安道:"臣清清白白,無愧于心。"
立即有護(hù)國公一黨的官員道:"既然蕭世子清白,不如就讓大理寺的人查一查。"
"我呸!查你姥姥!"范叔寒忍不住破口大罵,他是最先和沈從安接觸的,也了解比較多的內(nèi)情,自然不信這樣的鬼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