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渭沉思了片刻,隨即說道:"如今的嶺南百姓雖然生活越過越好,但還是有不少問題,例如要設立完整的制度,約束百姓的行為。"
"還有南面的土司,雖然咱們嶺南軍隊愈發(fā)強盛,但是還有土司不服從大明,所以咱們要分化其部落,離間其君臣。戰(zhàn)事乃是大事,不能大意。"
"還有民族融合問題,按照大王的思路……"
張渭認真闡述了近期朝廷的事務,又分析當前的存在問題,朱拓負責點頭。
張渭年齡雖然很大了,但是在治國理政方面確實是一把好手,要不然朱拓也不會千方百計的讓他當長史。
"這些事情,我一個人忙不過來,還請大王多找?guī)讉€幫手。"張渭說道。
朱拓點頭稱是,說道:"張大人的話簡直說到了我的心坎了,現(xiàn)在咱們嶺南最缺的是什么人才,還是他娘的人才!"
"那大王有什么辦法解決"
"辦法自然是有。"朱拓胸有成竹的道:"我打算在嶺南開辦一個學府,主要是培養(yǎng)各類官員,然后再安排到嶺南各個地方任職。"
"另外,學府不光負責培養(yǎng)官員,還是要教化?,F(xiàn)在咱們嶺南的百姓有三成都是其他民族,風俗習慣語都與漢族不同,所以這教化也非常重要。"
"張大人以為如何"
"大善。"張渭拂須驚嘆,他從前就是一名教書先生,自然知道這教化乃是重中之重。
朱拓眼前一亮,大聲道:"張大人也知道這是善事對吧所以我打算把這學府一事交給張大人,張大人意下如何"
"這……"張渭一時間僵住了。
朱拓大聲道:"張大人,困難只是一時的,只要咱們把學府辦起來,過個幾十年,大明就會涌現(xiàn)出源源不斷的人才,那時候您就有幫手了。"
"幾十年"張渭臉都黑了,嘴角忍不住抽了抽。
幾十年后,他骨頭估計都化成灰了。
"咳咳,十年也是有可能的。"
"十年后,老臣怕是要在閻王殿選才吧"張渭白了他一眼。
"三年!"朱拓大聲道:"您就辛苦三年,三年后,保準就有了合適的官員,到時候您就歇下來了,沒事養(yǎng)點花草,逗逗孫子,頤養(yǎng)天年。"
"唉,希望大王能而有信。"張渭嘆口氣,道:"那學府的事情我就先擔下來。"
"張大人真是朝廷棟梁!"朱拓起身,對著張渭大拜,說道:"張大人大才,又心憂百姓,本王打算請張大人擔任嶺南宰相。"
"啊朝廷不是裁撤了宰相嗎"張渭驚詫。
"朝廷是朝廷,嶺南是嶺南。朝廷裁撤了宰相,但是嶺南設立了宰相之位。"
"哦我怎么不知道嶺南設立了宰相之位,這是什么時候的事"
"就是從今天開始設立的。"
張渭無語,沒想到朱拓膽子這么大,竟然敢在嶺南設立宰相一職。
張渭拜別了朱拓。
離開王府的時候,猛地一拍腦袋,悔恨的說道:"我本來是想讓大王給我減輕事務的,沒想到反而鬼使神差的擔起了學府的事情。"
"唉……"
王府內,呂青忍不住說道:"大王,張大人已經很勞累了,您還將這么多事交給他。"
朱拓嘆息:"沒辦法啊,嶺南各項事務步上正軌,沒了張大人不行啊。歸根結底,嶺南能用的人才太少了。"
"對了,你去找?guī)讉€醫(yī)者,專門照顧張大人。"朱拓吩咐。
這個時候,已經秋收結束了,天氣馬上轉涼了,朱拓可不想讓張渭這個老寶貝給凍著。
呂青說道:"前一陣子大王吩咐過,我已經派兩名醫(yī)者定期為張大人檢查身體。"
朱拓搖頭:"不夠,再加兩名醫(yī)者,住在張大人府上好生照顧,吃的、穿的、用的,一個都不能少。"
"是,大王。"
翌日,當呂青來王宮內執(zhí)勤的時候,正看到朱拓坐在上位批閱奏章。
他以為自己出現(xiàn)了幻視,揉了揉眼睛,沒錯,正是自家的大王。
只見自家大王迅速翻看手中的奏章,不斷的批閱回復,將處理好的奏章都堆放在一旁,看那樣子,批閱的奏章堆的那么高,很顯然已經批閱了好一會兒。
蒼天可鑒?。?
呂青忍不住喜極而泣,自家的大王終于懂事了,終于有了賢王的樣子。
這時候,朱拓也注意到了呂青,皺眉道:"大清早的,你怎么哭起來了趕著給本王奔喪呢"
"臣只是沒想到,大王竟然如此勤奮。"呂青道。
"這算什么"朱拓又翻了一個奏章,寥寥寫了幾句話,便將奏章放在一邊。
朱拓雖然不愛管事,但是每看一個奏章,就會迅速給出自己的結論。而且只要決定去做一件事,那就會想方設法的完成。
所以說,朱拓在批閱奏章的時候,并不存在遲疑不定的現(xiàn)象。
"大王什么時候起床批閱奏折的"呂青忍不住問道。
朱拓想了想道:"卯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