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不是將徹查工部的事情,全權交給太子了嗎?"蕭令月不解,"怎么又落到你頭上了?"
男人:"工部這邊是太子負責不假,但是鐵器走私,工部只是一個起源,要順著這條走私線,將所有涉及其中的蠅營狗茍一網(wǎng)打盡,只在京城內部徹查是不夠的,必須實地順著路線追查下去。"所謂的走私路線。
并不是一個點的問題,而是很多個點連成一條線。
不把這條線上的所有點查清楚,再連根拔起的話,只徹查清理工部這一個部門,是遠遠不夠的。
鐵礦是國之利器。
重要性更在銀錢和糧食之上。
無論是昭明帝還是太子,肯定都想斬草除根,將這個隱患鏟除得干干凈凈。
蕭令月心里有了一個猜想:"所以,太子想跟你打配合?你負責前往皇陵清查路線,他負責在朝中兜底?"
戰(zhàn)北寒眸底閃過一絲贊賞,薄唇勾了勾:"差不多是這個意思,但具體計劃,皇兄還沒制定好,等明日本王去東宮再跟他詳談。"
蕭令月無語道:"不管怎么談,這事只能你來辦吧?太子又不能隨便出京。"
畢竟身為儲君,身份擺在這兒,平時一舉一動都有文武百官盯著。
做什么都不方便。
如果是太子親自前往皇陵,清查鐵礦的走私路線。
一方面動靜太大,很容易打草驚蛇。
另一方面危險性也太高。
跟戰(zhàn)北寒比起來,太子的自保能力就太差了,萬一中途遇到個刺客什么的,弄不好就是九死一生。
得不償失。
而鐵礦走私這種大案,又是牽連極廣、動蕩國本的大事。
在事情沒有徹底解決之前,消息絕對不能輕易走漏,只能悄悄的辦。
目前知道這件事的人,除了昭明帝、太子、戰(zhàn)北寒和蕭令月之外,也只有朝中少數(shù)幾位閣老,其他朝臣都被蒙在鼓中。h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