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為了少生是非,選擇的多是荒野小路,歇腳的地點也是隨遇而安,今晚運氣好,遇到了一處廢棄的煙臺,所謂煙臺就是戰(zhàn)時用以傳遞消息的烽火臺,烽火臺乃是官方說法,鄉(xiāng)人都稱之為煙臺,由于是臨時設(shè)置,戰(zhàn)事結(jié)束之后駐守的士兵就會離去。
此時乃是農(nóng)閑季節(jié),尋常人家一天只吃兩頓飯,眾人亦是如此,晚上吃飯時不但多了一道魚,腌菜里還多了木耳,此時雖然不是長菌子的季節(jié),但干木耳還是有的,長生沿途看到,便會收集起來。
飯后,眾人開始盤膝打坐,長生不會練氣,只得自一旁安靜躺臥。
雖然眾人途中一直刻意放慢速度照顧長生,但長時間的行走還是令長生很是勞累,躺下之后很快昏昏睡去。
也正因為長生不會練氣,故此無法夜間視物,眾人也就無法夜里趕路,為了遷就他,接下來的數(shù)日眾人曉行夜宿,每日行出六七十里。
雖然趕路很是疲憊,長生卻從未抱怨叫苦,與村里人不同,林道長等人從未用異樣的眼神看他,更沒有似鄉(xiāng)人那般對他謾罵嘲諷,除了想起老黃時會心頭一暗,多數(shù)時間長生的心情還是很好的。
由于眾人修煉的武功并不是出自林道長之手,林道長也就不曾親自指點,實則眾人持有的武功秘籍他甚至從未看過。
混元神功的秘笈已經(jīng)毀壞了,不是人為損壞,而是因為古墓里的東西見不得光,竹簡出土見風之后很快就會腐朽,好在李中庸和陳立秋已經(jīng)熟記了混元神功全文,二人口述,長生默記,實則二人也沒想讓長生現(xiàn)在就開始參悟研習,只是讓他早些記住。
二人不止將混元神功傳授給了長生,一同傳授的還有輕功身法,行走江湖輕功也不可或缺,巴圖魯所研習的輕功名為八步趕蟬,這種身法算不得上乘,只是以靈氣催動,加速奔跑。
李中庸和陳立秋所修練的是同一種輕功,名為追風鬼步,是自晉時一座古墓里得來的,據(jù)陳立秋所說這種輕功最大的特點就是不走直線,相傳練到極致時不但可以疾行如風,還可幻化分身,如影隨行。
老四田真弓的身法就是五行遁術(shù),五行遁術(shù)雖然不只是輕功卻包含有輕功身法。
長生腿腳有毛病,即便想走直線也很困難,那名為追風鬼步的身法恰好適合他研習。
有李中庸和陳立秋代為傳授,林道長也樂得輕松,雖然林道長很少表現(xiàn)出憂心愁惱,但長生還是看得出來他有著很重的心事,他不知道林道長究竟在尋找什么,但有一點他能確定,那就是林道長尋找了這么多年,并未找到他想尋找的東西。
常道盛世出庸吏,亂世出英雄,亂世出不出英雄不得而知,但亂世出山賊卻是真的,趕路的這幾日眾人遇到了不止一伙兒山賊,但這些山賊雖然發(fā)現(xiàn)了眾人卻只是自遠處觀望,并未上前攔截,原因也很簡單,師徒幾人一看就是練家子,再加上一個黑塔一般的巴圖魯,山賊們自忖打不過。
雖然大部分時間眾人走的都是小路,偶爾也會遇到過往的路人,有一次還與幾個化緣的和尚走了碰頭。
早年長生曾經(jīng)見過和尚道士打架,故此在他的印象當中和尚道士的關(guān)系并不好,而林道長對那幾個和尚愛理不睬也證實了這一點。
但凡有疑問,長生都喜歡問陳立秋,陳立秋和氣率性,有什么說什么,經(jīng)他一說長生才知道和尚道士不合古已有之,原因很復雜,一時半會兒也說不清楚,不過雙方的沖突爆發(fā)于四十年前,那時在位的皇帝是武宗,武宗信道,認為佛門弟子不事勞作,于江山社稷不利,于是便舉國滅佛,搗毀寺院,強令僧侶還俗,那個時期的和尚境遇只能用慘來形容。
按理說武宗信道,道家應該興起才對,畢竟背后有朝廷的支持,但是道家也有不爭氣的門人弟子,一個名為趙歸真的道士不學無術(shù),淬煉丹藥敬獻給武宗,但他根本就不會淬煉丹藥,煉出的丹藥有毒,結(jié)果將武宗給毒死了。
武宗一死,宣宗登基,立刻將趙歸真給嚴辦了,同時也殃及到了其他道人,故此道人眼下的境遇也不咋樣……h(huán)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