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事發(fā)突然,長生一直不曾回過神來,直待蟒袍加身,對鏡自照,方才明白自己此時已是大唐的親王,是僅次于皇上的大唐王爺。
與皇上一樣,親王出行亦有車馬儀仗,隨行護衛(wèi)和馬匹的數(shù)量以及儀仗的規(guī)格雖然略低于皇上,卻也是浩浩蕩蕩的一大片。
王爺都有王府,長生并不知道自己的王府在哪兒,問過禮部尚書之后方才知道自己的王府就在皇宮的西側(cè)。
聽得禮部尚書語,長生眉頭微皺,他知道那處府邸,那里本是洪郡王的王府,當日他和陳立秋曾經(jīng)潛入王府,刺殺了洪郡王。
皇上選了那里作為他的王府,無疑是在提醒他陳立秋和李中庸眼下還盤踞申州一帶,此事尚需妥善處理。
去往王府的途中長生再次感受到了萬眾矚目,但他并不喜歡這種感覺,有點像游街示眾,被人指指點點,很是別扭,無奈之下只能面無表情,目不斜視。
單是趕赴王府就在路上磨蹭了將近一個時辰,去到王府進行交接又用了一個時辰,王府很大,大的出奇,有專屬的衛(wèi)隊,丫鬟和仆役也有一百多人。
長生此前曾經(jīng)來過這里,但那時是作為刺客與陳立秋偷偷潛入的,而這次竟然是入主正堂,反差太大,身處其中,彷如做夢一般。
皇上的賞賜很快送到,不但有金銀珠玉,還有一大堆吃穿用物,而前來道賀參見的官員亦是絡繹不絕,長生迎來送往,一直忙到二更時分方才告一段落。
得閑之后長生立刻派人前去御史臺請大頭和余一過來,留楊開和釋玄明自御史臺看家,待得三人選好各自的住處,便回去連夜搬家,大頭等人的東西不多,但長生的東西多,實則王府里一應俱全,倪晨伊當日送給他的東西完全可以不搬過來,但長生重情念舊,不舍得丟棄,便命人全部搬到了王府。
一直到五更時分大頭等人還在忙著搬家,長生留楊開在王府與眾人一起忙碌,自己則在護衛(wèi)的護送之下進宮早朝。
大部分文武官員昨天都登門拜見了,今日再見便少有驚訝,但禮數(shù)卻是不能少的,不管是五品閑職還是一品大員,一律跪拜。
但禮制是死的,人是活的,長生自然不會讓眾人下跪,不等眾人跪下便擺手阻止。
長生此番上朝主要有兩個目的,一是謝恩,被封親王,必須面圣謝恩,這是禮制。二是請辭,皇上封自己為親王,自己必須有所回應,不能一直霸占著手握實權(quán)的戶部尚書和御史大夫,得將權(quán)力交出去,以此表達自己有分寸,明事理。
此番上朝,長生直接位列群臣之首,早朝開始之后率先出列謝恩,與此同時提出卸任戶部尚書和御史大夫。
皇上自然不會立刻應允,立刻駁回。
但長生當眾指出自己乃武舉入仕,少有學識,只是蒙皇上信任,方才身兼要職,奈何能力不足,差事辦的多有瑕疵,若是繼續(xù)主政戶部和御史臺,恐誤社稷民生,而眼下倭國選派大量精通武藝的倭寇潛入中土,試圖敗壞中土龍脈,自己雖不精通政務,卻粗通武藝,不能安內(nèi)定國安邦,卻可攘外為君分憂,故此請辭戶部尚書和御史大夫,騰出手來,專心對付倭國賊寇。
雖然長生辭謙遜,皇上卻當眾褒獎,夸贊其實心用事,主政戶部和御史臺成效斐然,隨后令他自行舉薦賢能,擬接戶部尚書和御史大夫之職,待繼任之人可以獨當一面之時,方可卸任離京。
長生隨即表態(tài),自己無有合適的接任之人舉薦,請朝廷指派繼任之人,自己會盡心引帶,完成交接,百日之后便要離開長安。
皇上再三挽留無果,只能勉強同意。
早朝結(jié)束,長生自回王府,此時大頭等人已經(jīng)安頓下來,馬匹和雛鷹也得妥善安置。
得知長生早朝辭去了戶部尚書和御史大夫,眾人并不感覺意外,因為走是早晚的事,早些表態(tài),不但可以表明心跡,還能堵住別有用心之人的嘴……h(huán)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