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無阿彌陀佛,"同塵口宣佛號,轉(zhuǎn)而平靜開口,"蒙皇上和王爺掛懷,少林寺上下感激不盡,僧人參禪念佛,不事勞作,每日只食一餐已然多有惶恐,朝廷如此厚贈,我等焉能愧受"
長生并不了解同塵,但聽同塵說出了這番話,立刻對同塵高看了幾分,正所謂知人者智,知己者明,同塵能夠清醒的認識到僧人不干活兒,不應(yīng)該多占米糧,只這一點就說明此人德行高尚,中正寬厚。
"大師此差矣,"長生正色說道,"您和少林寺所有參與平叛的僧人都是大唐的功臣,朝廷永遠不會忘記你們的付出和犧牲。"
聰明人和聰明人說話從來都不需要爭吵辯論,也不需要討價還價,因為雙方心里都有數(shù),知道自己能為對方做什么,也知道對方的付出可能需要自己做什么。
"少林僧人雖是方外之人,卻也是大唐子民,家國有難,我等理應(yīng)略盡綿薄,"同塵沉聲說道,"既是皇上御賜,少林寺便只能厚顏愧受。"
見同塵同意收下銀錢米糧,長生心中多有暢快,在此之前僧人給他的印象都是冥頑不靈,迂腐固執(zhí),不曾想同塵竟然這么通人情,正所謂食君之祿,為君分憂,同塵既然決定收下朝廷的銀錢米糧,就表示他接下來還會不遺余力的為大唐出力。
一旁的張墨也沒想到長生竟然能這么輕易且快速的與同塵達成默契,仔細想來二人之所以能這么快達成默契,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長生出手闊綽,大災(zāi)之年所有人的日子都不好過,少林寺自然也不例外,這么多銀錢米糧,足以保證少林的上萬僧眾不會挨餓。
既然默契已經(jīng)達成,接下來就該同塵表態(tài)了,而表態(tài)也是有學(xué)問的,不能直接問朝廷需要少林寺做什么,那樣就顯得不是默契而是交易了,同塵這么大年紀了,這點道理他自然懂得,隨后便巧妙的詢問近期戰(zhàn)況,而長生則看似無意的說出了倭寇在姑婆山的所作所為,以及少林寺被蛇蟲鼠疫侵擾的真正原因。
包括同塵在內(nèi)的一眾老僧道行再怎么高深,脾氣再怎么隨和,也經(jīng)不住被蛤蟆烏鴉日夜不休的聒噪七八天,得知此事乃倭寇所為,同塵在與諸位老僧交換過眼神之后主動表態(tài),愿意派遣少林武僧驅(qū)逐倭寇,護衛(wèi)華夏。
一盞茶的工夫,大事便談妥了,沒有懇求尷尬,沒有強人所難,有的只是行云流水和無聲默契。
"倭寇詭詐兇殘,此去嶺南兇險非常,"長生沉聲問道,"非紫氣高手不得以身涉險,請問大師,少林寺有多少紫氣高手可遠征出戰(zhàn)"
同塵沉吟過后出說道,"連老衲和諸位師伯師叔都算上,當(dāng)有八十五人。"
"年長的長輩便不要驚動了,"長生說道,"身為住持,您也不能擅自離開。"
"六十。"同塵說道。
"就六十。"長生正色點頭,實則此前他沒想到少林寺還有這么多紫氣高手,因為在之前的戰(zhàn)事中少林僧人多有死傷,禪宗祖庭當(dāng)真名不虛傳,實力果然驚人……
,請下載好閱
,請下載好閱
閱讀最新章節(jié)。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