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初六這天,太孫拜別了皇帝離開了京城。因為是代帝祭天,這次出行帶了不少人手。
皇帝原本是從御林軍或者禁衛(wèi)軍之中挑選了人手,可惜太孫不愿用這些人。他跟皇上點名親兵營的統(tǒng)領(lǐng)趙克寒,讓他帶一千精兵護送自己。
封小瑜得了消息立即來找清舒:"符景烯今日跟太孫出京,你怎么不去送一送呢"
"送什么,上次他去江南我也沒送??!而且若每次外出公干都要送行,拿一年得送十好幾回來。"
封小瑜跺跺腳說道:"平日里那么精明的人,怎么到現(xiàn)在卻犯傻了呢!這次衡山之行危險重重,符景烯又是太孫最倚重的人。此次……"
覺得這話太吉利,封小瑜將后面的話給咽了回去:"清舒你不要跟我計較,我這一激動話都不過腦子了。"
清舒故意詫異地說道:"去衡山小瑜,他們不是去衡山。"
封小瑜笑著說道:"不是去衡山去哪清舒,這事全京城誰不知道,你怎么懷個孩子就變傻連個地名都不記得了。"
"傻的不是我,是你吧!"清舒說道:"原本定的是衡山,只是昨日長公主去了趟皇宮與皇上說了一件事。然后皇上就改變主意,讓太孫去華山祭天了。"
封小瑜眼珠子都快被瞪出來了,失聲說道:"這怎么可能"
看著她這模樣,清舒笑著說道:"景烯昨晚親口跟我說的,這還有假啊!你現(xiàn)在一直在家?guī)Ш⒆?消息滯后也很正常。"
封小瑜皺著眉頭:"我祖母跟皇上說什么了竟能讓他改了主意。"
清舒搖頭說道:"景烯也不知道,不過我想應(yīng)該是衡山那邊出什么事了,所以才讓皇上改了主意。"
石龜眼流血淚這事很快就會傳出來,所以她也就不說了。
封小瑜有些擔(dān)心地說道:"我祖母干嘛管這事啊!"
清舒知道她的意思,說道:"小瑜,長公主不僅是英國公府的當(dāng)家主母,他還是我大明朝的長公主。"
封小瑜沒吭聲了。
也是昨日符景烯的話讓清舒明白過來,這次去華山祭天是太孫自己有意為之。這些年太孫殿下雖貴為儲君,可他凡事都要問過皇上,就是獨自處理朝政都是按照舊例來。時間一長,就給人錯覺他沒什么主見。有些人甚至覺得就算他登基為帝,將來可能也會是個傀儡。不過清舒卻知道,太孫殿下不是沒主見只是一直在隱忍。他雖是儲君但龍椅上那位疑心太重,稍有不慎就會被懷疑,而不被信任的下場就是死。所以太孫的態(tài)度,就是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只是這些事,清舒也不好明講:"你也別擔(dān)心了,我相信太孫殿下不會有事的。你啊帶好晨哥兒,其他的不用你管。"
嘆了一口氣后封小瑜說道:"我都是出嫁女了,娘家的事想管也沒資格。只是我祖母這么一大把年歲,我真不希望她再操勞。"
屋子就只有她們兩人,清舒說道:"等這次的事塵埃落定,我想長公主以后就不會在像現(xiàn)在這樣辛苦了。"
封小瑜盯著她說道:"清舒,你是不是知道什么"
清舒搖頭說道:"不知道。不過太孫出京皇上又病著我擔(dān)心京城會不太平,所以先去避暑山莊避一避。小瑜,要不跟我一起去避暑山莊"
哪怕再不關(guān)心朝政,封小瑜對一些事還是比較敏銳的:"回去我就跟振起商議下,明日給你答復(fù)。"
見清舒看向她,小瑜解釋道:"我們現(xiàn)在離開京城不會引人注意,可要等京城局勢開始動蕩再離開京城會落入有心人眼中。那時候未必能安然離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