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朝會上,被人將自己與親信的通信內(nèi)容點得出來,范堯臣立時就知道了不對。
他不敢自辯,因不知究竟發(fā)生了什么,又是哪一處出了問題,生怕自己一旦自辯,所有行事,都被人算得明明白白,反倒落入轂中,索性便閉上嘴,等到查得清楚,再做打算。
"先皇時有呂氏子偷竊叔父的彈章投向敵黨,不想到得今日,竟然有姓楊的偷了我的書信,跑去投黃昭亮。"
范堯臣冷笑了一聲,道:"我姓范的,還未落魄到這一步!"
說完這話,他復(fù)又對著范姜氏道:"把女兒接得回來,再把玥娘抱回來,我且看那姓楊的有沒有臉面同我來爭!"
又道:"女兒還年輕,再嫁便是!難道我范家還愁尋不到女婿!同顧延章那樣的女婿不好找,想要尋一個比楊家子好的,市井間隨便拉一個,便是殺豬宰牛的屠戶,都要比他要臉!"
***
把女兒的事情扔給了范姜氏,范堯臣自己一人坐在了書房當(dāng)中。
他請病在家,看似是被逼得節(jié)節(jié)敗退,眼見只有自請出外一條道路可選。
黃昭亮、孫卞步步緊逼,聯(lián)合了陳黨,又湊上了吳益,另有御史臺一齊起哄,滿朝都是討伐范黨,誅逐奸佞范堯臣的聲音。
可實際上,他的局面,當(dāng)真差到這樣的地步了嗎
范堯臣記性極佳,哪怕此時比不得年輕時過目不忘,可依舊能把當(dāng)日看的幾處輔郡送來奏章復(fù)謄出來八九分。
他將其中矛盾之處一一整理,又早遣了人隨汴渠而下,只等這一二日其人回來,便能遞上自辯之語。
本就行得正,坐得端,又何懼旁人風(fēng)風(fēng)語
按著顧延章上回送來的進程表,雖說人丁不足,可沙和谷之處的進度卻并不慢,而邕州、襄州、蜀中幾處,他也早做了安排,憑借這一手,想要在楊太后面前澄清一番,其實并不是很難。
經(jīng)歷此事,說不定楊太后還會心懷愧疚,將來更信重自己幾分。
能在朝中巋然不動這許多年,范堯臣心志堅韌,自然不是輕易會被打倒的。
他只是氣,沒有給政敵捉住把柄,卻是給自己看中,又一慣極照顧的人背后使了冷箭,那一口氣憋得,實在叫他難受極了。
且不說范堯臣這一處正等著人回京,補全自己的自辯折,好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而那一處,垂拱殿中,卻是回來了一個人。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