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事情并不難捋,將種種巧合串起來便成了一條清晰的線。
自從蕭廷的生辰宴后,每逢她來給蕭廷診治,徐太后就將蕭熠接走。
雖然可能是趕巧,可她心里隱隱覺得徐太后的用意頗深。
如果是因為屬意周瑾瑜,將蕭熠接進宮,給她創(chuàng)造接近蕭廷父子的機會,那么哪一天接又有什么不同,為何要避開自己。
不可能是因為防備自己,徐太后現(xiàn)在對她可以說是萬分滿意。
那么徐太后真正要避開的人應該是姜思嫻。
她肯定知道,每次自己來王府,都會帶著蕭熠去姜思嫻那邊。
想到這里,容安不由深吸一口氣,神色變得有些凝重。
她也不愿意多想,可這些天每每想起那日的琴藝演奏,她都覺得徐太后對姜思嫻的態(tài)度有些刻意。
平心而論,徐太后現(xiàn)在并不難相處,她比從前通情達理,也更平易近人。
可那日她對姜思嫻的做法事后仔細想起來是很欠妥的,姜思嫻彈不彈琴都影響不了她比較其他小姐,可她偏偏選了一種當眾折損別人臉面的方式。
這不像是現(xiàn)在的徐太后能干出來的事情,除非她對姜思嫻存在偏見。
而這偏見從何而來,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這兩次她去見姜思嫻,姜思嫻倒是表現(xiàn)如常,仿佛早已忘記了那日的不愉快,而她自然也不好舊事重提。
容安嘆了口氣,蕭廷的婚事她不可能插手,可徐太后為此提防著姜思嫻,未免陷別人于難堪,也讓她為難。
所幸姜思嫻很快就要離開幽州,無論她有沒有察覺到太后的敵意都不重要了,明年她會不會再來還未可知,而相信到了那時候一切也該塵埃落定了吧。
……
而此刻,周瑾瑜跟著蕭熠已經(jīng)進了蕭廷的書房。
正院的書房環(huán)境清幽,清一色的紫檀木家具歷久彌新,散發(fā)著淡淡的檀香。
書房里燒了炭火,并不冷,窗戶敞開了半邊,夕陽的余暉斜斜的照進來,剛好落在蕭廷面前的書案上,折射的光影讓蕭廷溫潤的眉眼更添一股沉穩(wěn)清貴之氣。
周瑾瑜進來時看見這一幕,不知怎的腦海中跳出了歲月靜好這個詞。
不容她多想,蕭熠已經(jīng)跑去了他身邊,語氣歡快的叫了聲父親。
周瑾瑜則站在案前施施然行禮道:"瑾瑜給晉王請安。"
蕭廷抬頭看了她一眼,說道:"有勞你送熠兒回來了。"
他針灸完小憩了一會兒,醒來后閑來無事便在書房里看看書,剛剛下人來稟報,說是蕭熠回來了,還是周瑾瑜送回來的。
"王爺客氣,太后的囑托瑾瑜自當遵從,再說能送小公子回來,瑾瑜也是榮幸之至。"周瑾瑜落落大方的答道。
蕭廷聞,若有所思的看著她。
聽她話里的意思,這是太后的安排,太后為什么要這么做,他心里大概明白,只是未免太心急了吧。
正想著,身旁的蕭熠突然湊到他面前,抱著他的手臂問道:"父親,姑姑說公主府里養(yǎng)了兩只松鼠,我改日能去看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