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揚心中震驚,說道:李先生,我和您一見如故,能給我留張名片嗎?
什么?李世臣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您是說
身邊的干部也愣住了,不明白張這是怎么了,堂堂的省委主動向一位游客要名片,這太讓人匪夷所思了。
張清揚說:我想和您交個朋友,也想和您聊聊,更想告訴您時代變了,現(xiàn)在所有人都知道傳統(tǒng)文化的可貴!
李世臣似乎明白了張清揚的意思,吃驚道:難道西北省委真的想在這方面做點事嗎?
呵呵,要不我會過來嗎?
那太好了,張,如果您信得過我,我自認還是可以能幫得上忙的!李世臣激動地說道:您剛才有一句話說得很好,我們一見如故,似乎是相識很久的老朋友!李世臣說完掏出了一張簡單的名片,雙手交給張清揚說:張,如果華夏的干部都能像您這樣,最少早發(fā)展十年!
您過譽了!張清揚微微一笑,認真地看了眼名片,發(fā)現(xiàn)李世臣的來頭很大,他不但有自己的公司,還有研究所。
不不我說的都是真心話,我以前也接觸過內(nèi)地的干部,可是回憶起曾經(jīng)的事情,李世臣連連搖頭。
您等我電話!張清揚又拉著他的手緊緊握了一下,又面向人群說:大家還有什么想法?
游客們受到鼓舞,七嘴八舌地說了一大堆,有些聽起來搞笑,但是張清揚聽的還是很認真。
張清揚不但自己聽,還發(fā)動身后的干部們?nèi)谌胗慰?,拿筆記下他們的意見和想法。朱迪和亞森黑力看見張清揚花大時間和游客們擠在一起談話,看似不務正業(yè),可是他們心生敬佩。
這種現(xiàn)象放在別的干部頭上就是作秀,可是安在張的頭上看上去就很自然,合情合理。
張清揚和游客們告別時,大家還有些依依不舍,通過這一陣簡短的談話,讓他們對張清揚充滿了好感。
特別是李世臣,他對張清揚能主動要自己名片的做法表示感激,他覺得這是華夏領導干部對海外學者的尊重。
張清揚在大家的陪同下走進了鬧市內(nèi)部,看著那些年紀很大的白胡子老人坐在門前擺弄著各種工具,他好奇地看著問著。
張清揚以前對西北的傳統(tǒng)手工業(yè)制品有一些了解,但是當他親眼所見之后還是有些驚訝,西北祖先的手藝真的是太巧了,有許許多多讓人贊嘆的小藝術品。
或許是因為太偏遠了,或許是對西北的文化不了解,這些藝術品才沒有流通出去。張清揚暗暗地想,如果把這一塊發(fā)展起來,成立公司企業(yè),在加大力度宣傳,不但能保護傳統(tǒng)文化的流傳,還能為他們帶來更多的經(jīng)濟效益。
之所以有些手工藝品漸漸的消失,那是因為靠這個吃不飽飯了,他們不得不放棄祖先的技術和文化。
張清揚走進一家手工木質(zhì)品店,據(jù)哈木市的干部介紹,這家店有著悠久的歷
史,還承載著一段古老的故事。
店長是一位年過八旬的安族老人,他的普通話不是很好,要不是近年來游客多了,一句普通話也不會說。
還好張清揚學了不少安族語,基本的對話是沒問題的,碰到老人解釋不通的名詞,兩人就用安族語對話。
張清揚那一嘴流利的安族話讓隨行的干部吃驚,他們?nèi)ツ昃吐犝f張要學習安族語,身邊還跟著一位漂亮的安族語老師。那時候不少人都覺得張這是以學習為名搞女人,誰能想到他是認真的!
從這位老人的嘴里,張清揚明白了他們這些小店老板的很多顧慮和各種傳承的麻煩。張清揚談到了老人的心里,把老人感動得都哭了,還說了些掏心窩子的話。
老人說他們這家店生產(chǎn)的都是實用品,銷量還不錯,除了游客,本地居民也會過來買,每年的收入還是挺可觀的。但是他的兒子孫子都不想干了,準備轉(zhuǎn)行。
原因很簡單,他們這個行業(yè)的匠人,雖然手上的是藝術品,可是在大多數(shù)人看來社會地位很低,沒有人認可他們的地位,還是會被人瞧不起
張清揚明白,這應該是他們面臨的最大難題。又和老人聊了一會兒,張清揚起身離開,老人送給張清揚一個本質(zhì)的飯碗,這在他們的習俗中是至高無上的榮譽。
張清揚沒有拒絕,掏出兩塊錢交給老人。老人說什么也不要,兩人一直推搡到門口,最后他黝不過張清揚,抱著張清揚哭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