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取第一次失敗的教訓,天佑很快開始了第二版神行靴的制作。反正現(xiàn)在有姬瑤買點,天佑完全不擔心材料費的問題,何況這神行靴本身的用料都是便宜貨,也確實用不到什么貴重材料。
第二次制作,天佑的速度明顯有所加快。當然,之前的問題也做了適當處理。
之前天佑被彈飛主要就是因為法陣的反饋力度太大,但這其實不是缺點,或者應該說是優(yōu)點才是。
天佑原本的設計目的就是要用利用這股反作用力,幫助自己加快移動速度,減少體力消耗。因此,這個反饋的力度當然是越大越好。之所以前面的失敗,主要還是因為天佑把反饋效果想的太簡單了。想當然的以為單靠走路與奔跑過程中的壓力不同,就能讓反饋力度自然的適應人的需要,不需要額外的控制。結(jié)果自然是被啪啪打臉。
事實證明控制是必要的。天佑之前的想法也不是不行,但根據(jù)第一次試驗的情況來看。他之前所想的那種根據(jù)運動姿態(tài)自動調(diào)整回饋力度的設計其實只是和低烈度的運動。比如說如果降低反饋力度到三分之一以下,然后買給地球上的運動員,那多半是很好用的。但對修士來說,這個反饋力度就很雞肋。慢步時反饋過大,走起路來一彈一彈的很奇怪,快跑時力度又太小,實際意義不大。
綜合這些情況,天佑最終還是決定采用人工控制的方式來調(diào)節(jié)這個東西的反饋力度。
其實最好的控制方式就是接入使用者的靈氣,然后由使用者來完全控制。但這樣一來有個問題,那就是需要使用者時時刻刻的去注意這個東西。
鞋子不比兵器,戰(zhàn)斗中修士們是不可能分心再去控制兵器之外的法寶的。況且天佑原本的設想是要弄出一個套裝系列來的,也就是從頭到腳的一堆東西。如果都按照這個思路,那使用的人要同時分心控制全身上下的各處裝備,那不得累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