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幅員遼闊,疆土廣大,自立國始邊境雖常有兵戎之爭,但亦與四域各國往來頻繁,尤其與西北吐蕃最為密切。
圣武二十五年春,吐蕃贊普赤朗倫贊率王族子弟一行二百七十人東入天都。穆帝時下嫁吐蕃和親的景盛公主離京二十六年后由兒子陪伴回朝,天帝降旨以長公主規(guī)格迎接,儀仗隆重浩大,乃是春暖花開之際天都一大盛事。
四月辛卯,天帝為景盛公主、吐蕃贊普設(shè)宴宣圣宮韶光殿。往年逢春秋兩季,天都都有盛大的擊鞠大賽,參賽者一般以軍中將士為主,但自皇宗士族、文武百官而至后宮妃嬪亦皆可上場競技,場面非常壯觀,今年更是因吐蕃王族來朝格外熱鬧。
當(dāng)日巳時,韶光殿擊鞠場上早已立起兩個金繪彩雕球門,其后以細(xì)鱗韌絲籠球,兩旁各如雁翅般斜插一行明黃五龍旗。淺草綠茵的球場四周皆立金邊繡旗,迎風(fēng)招展,每隔十步有明甲禁軍護(hù)立。主席之后設(shè)教坊樂隊,四角高臺皆陳紅漆金鉚大鼓,其中又各有八面雙鳥長鼓排列場周四方。數(shù)名紫衣鼓手手執(zhí)玉槌,單雙滾擊,大鼓之低沉與長鼓之高實(shí),配合著教樂坊中舞娘腰間小鼓間插,擊鞠場中氣氛喧鬧動地,十分熱烈。
場中各隊激烈競逐,旁邊數(shù)名禁中侍衛(wèi)官身著紅衣,手持偃月桿巡邊拾球。天帝與太后、景盛公主于南面主臺觀戰(zhàn),東西兩側(cè)宴列三公九卿、妃嬪仕女及門閥宗族子弟,而吐蕃贊普赤朗倫贊卻率了一支十人的擊鞠隊親自下場,與各隊較量。
擊鞠之技原本便相傳來自西地,吐蕃游牧民族,馬匹駿壯,騎術(shù)精良,擊鞠之技亦十分精湛。赤朗倫贊率眾奔馳場上,東西突擊,幾場下來,天朝禁中御林軍及神策營馬球隊竟先后輸給吐蕃。
擊鞠之戲,用兵之技,天朝自圣武朝以來兵事長盛,尤其與突厥常年交戰(zhàn),輕甲騎兵無往不利,軍中向來以擊鞠訓(xùn)練士兵騎術(shù)及馬上砍殺技巧,三軍將士多善此技,如此接連敗北,莫說天帝,在場眾人皆十分氣悶。
場中歡呼再起,赤朗倫贊一球透門再勝神御營。卿塵隨太后在天帝身旁,只見天帝眼中略有深沉,側(cè)案處夜天漓已哐地將酒盞一頓,雙拳緊握,幾乎便要拍案而起。
此時她忽然見夜天凌略一仰頭,將酒飲盡,隨手置盞于案,扭頭和夜天湛對視了一眼,雙雙起身至天帝面前,道:父皇,吐蕃球隊技藝精湛,贊普遠(yuǎn)道而來不能盡興未免遺憾,兒臣們想組支球隊與之切磋一下,還請父皇恩準(zhǔn)。
太子在旁微微一笑,看似書卷氣十足的俊面上掠過英朗:四弟與七弟所甚是,兒臣亦有此意,請父皇恩準(zhǔn)。
天帝點(diǎn)頭道:如此甚好,你們便隨太子下場擊鞠。
太子妃卻聞輕呼道:殿下……
太子輕輕皺眉,回頭看了她一眼,天帝眼光掃去,以目相詢。
卻聽夜天凌道:殿下前日射獵不慎傷了手臂,御醫(yī)囑咐應(yīng)當(dāng)靜養(yǎng),恐怕不宜做此劇烈運(yùn)動。
太子妃低聲道:還望殿下保重。
夜天湛笑道:父皇,此等小事自有臣等替父皇和殿下分憂,何須殿下親自下場
天帝于是揮手令太子回座,問道:你們要如何組隊
夜天凌邀了夜天汐、夜天溟同十一、十二兩兄弟,道:兒臣只需兄弟六人。眾仕女宮娥見幾位皇子親自下場對戰(zhàn)吐蕃,紛紛笑鬧招呼,爭相往前去看。卿塵與鸞飛一同坐在太后身邊,見她亦面露驚喜,神采飛揚(yáng),目不轉(zhuǎn)睛地看著球場。
過不多會兒,再聞金鼓雷擊緩緩作響,夜天凌率諸皇子換了騎裝,策馬現(xiàn)身場中。
但見夜天湛等五人皆著云白武士窄衣,銀紋緊袖收腕,足蹬烏皮長靴,手持紅漆偃月球杖,唯夜天凌引馬當(dāng)前,以金箍束腕,手中球杖亦為金漆。
廣闊球場上,各有白駒黃驄、紫騮青驥、赤驊黑驪。卿塵凝眸遙遙看去,同是一色白衣,于他們兄弟身上卻顯出不同的風(fēng)神。凌王之冷,汐王之穩(wěn),湛王之雅,溟王之魅,十一之俊,十二之狂,各具其色,與吐蕃粗獷之風(fēng)迥然而異,無怪乎身后仕女們竊竊私語,嬉笑相爭,大有眼花繚亂之勢。
夜天凌雖率眾上前,卻并未立刻開賽,反對赤朗倫贊道:贊普與球隊剛剛賽完一場,不妨休整片刻。
赤朗倫贊笑說:多謝殿下美意,方才休息已然足夠,可以開始了。
好。夜天凌與他相對一笑,各盡其禮,淡淡道,贊普請!
雙方策馬入場,依禮仍由吐蕃開球。數(shù)十面金鼓隆隆擊響,聲勢震天,場中諸人目光炯炯,座下駿馬突突打著響鼻,已是興奮難耐。
赤朗倫贊馭馬當(dāng)先,起手揮桿,明漆七寶球在空中遙遙化作一道弧線,直擊對方門前。隨著眾馬興奮長嘶,鼓聲大作,場中吶喊聲、馬蹄聲混作一團(tuán),雜沓揚(yáng)塵,拉開大戰(zhàn)。
赤朗倫贊擊球而出,即刻打馬進(jìn)擊,數(shù)騎左右隨上,正是吐蕃善用的快攻之術(shù)。
夜天凌手中金杖輕揮,兄弟六人快馳之時分別各據(jù)一方。赤朗倫贊定睛看去,卻是一、二、二、一梭形陣勢。此陣攻守皆宜,行動迅捷,乃是初時交鋒最佳陣形,便知遇到了對手。
果然短兵相接,吐蕃立刻有數(shù)名隊員被陣中四騎截下,而他身旁黃驄一閃,夜天汐策馬緊逼,阻他攻勢。
球落之處己方接應(yīng),正有三人打馬攻球,卻見一柄金杖橫空而至,一晃穿入吐蕃隊員杖下,倏忽如同修月金光,將球斷下當(dāng)場,再見數(shù)柄杖前劃出一道利落金弧,彩球高飛直落中場。
夜天凌斷球之后縱馬飛馳,梭陣立刻變守為攻,化作鋒矢陣形,射往吐蕃球門。
赤朗倫贊大喝一聲:好!與吐蕃隊員反身追擊。
馬球落處似眾矢之的,爭逐時一匹黑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斷開兩名吐蕃隊員,正是夜天漓沖入對手陣中。
紅杖輕劃,奪球而下。那球在他杖頭略停,晃過一人阻擋往前飛送。
十一恰在此時縱馬門前,但見他英挺身姿于馬上忽而側(cè)俯,尚未待球落地,嗖地一桿漂亮長擊,馬球應(yīng)聲擦著對方守門官的衣角破門而入。
這一瞬間球過全場,連轉(zhuǎn)三人一氣呵成,快得幾乎叫人不及反應(yīng),觀戰(zhàn)諸人似乎都愣了片刻,才猛然爆發(fā)出動天歡呼。
十一和夜天漓雙杖相擊,痛快一笑,他們甫入球場便以快攻破吐蕃球門,使得天朝眾人士氣大振,擂鼓聲中搖旗吶喊,一時久久不息。
場中戰(zhàn)事卻不停頓,吐蕃敗而不餒,合軍反攻,天朝一擊得手,迅速回防。
夜天凌駕馭風(fēng)馳,快如閃電,金杖之下陣化偃月,吐蕃凌厲的攻勢如遇銅墻鐵壁,頓時一滯。
赤朗倫贊再次帶球前攻,卻被夜天汐如影隨形俯身攔阻,他左右突擊,忽而橫杖一掃,球隨杖出,傳往己方隊員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