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必勝的方法
泰山玉皇頂,泰山派掌門天門道人看著遠(yuǎn)道而來的各派掌門,內(nèi)心極為激動,不由得說道:我泰山派逢此大難,卻能得到各位武林同道鼎力相助,天門感激不盡。
天門道長客氣了,我五岳劍派同氣連枝,一派有難,其他四派相救,可不是嘴上說說的。嵩山派掌門左冷禪站起來說道。
左盟主所甚是,如今滿清皇帝康熙冒天下之大不韙,掀起武林腥風(fēng)血雨,我輩武林中人,必跟其周旋到底。華山派岳不群也隨即發(fā)。
阿彌陀佛,方正大師宣了一聲佛號,滿清皇帝此番血洗武林,實在是殺孽太重,玄慈師兄特派老衲過來相助,希望能化解武林一場浩劫。
本派張真人聽聞此次清廷中有一年輕高手,似乎與本派弟子宋青書同名,特遣貧道來一探究竟。出聲的原來是武當(dāng)真武觀觀主沖虛道長。
一旁的左冷禪沉默不語,心中尋思:少林武當(dāng)果然不愧是武林中的泰山北斗,方正大師只是少林寺十大方丈之一,武功就已經(jīng)在我之上,不知住持玄慈的武功如何沖虛道長在武當(dāng)派五觀主中只排第二,武功就不在我之下,以此推來,紫霄宮張三豐那幾個親傳弟子,恐怕武功更是了得……
能得到少林武當(dāng)援手,再加上五岳劍派同門相助,我泰山派可以說無憂矣。天門老懷大慰,之前一直憂心滅派一事,擔(dān)心自己成為泰山派千古罪人,今天終于放松下來。
不過對方帶著數(shù)千兵馬,我們以江湖手段相抗,實屬不智啊。岳不群很快就意識到了問題的關(guān)鍵。
天門道人哈哈一笑:各位不用擔(dān)心,貧道數(shù)日之前早已向一位大英雄求救,對方答應(yīng)幫我們對付滿清士兵。
方正大師心中一動,說道:莫非是近幾年來在山東境內(nèi)聲勢浩大的金蛇王袁承志
正是此人!天門道人一捋自己的胡須,笑道:金蛇王數(shù)次大敗清軍,在山東武林一向威望極高,而且他也答應(yīng)會親自前來給清軍一個迎頭痛擊。
如此甚好,衡山莫大先生也開口說道,久聞金蛇王袁承志不僅韜略出眾,就連武功在天下間也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有他相助,滿清韃子這次恐怕要大敗而回了。
善哉善哉,兩軍交戰(zhàn)必定死傷無數(shù),貧尼建議可否用江湖的方法一分高下避免無辜傷亡。恒山定靜師太面露不忍之色。
不錯,我們可以以勢相逼,迫使對方跟我們用江湖的方法比斗。泰山派內(nèi)部對此早有探討,玉字輩的眾位師叔伯紛紛認(rèn)為如果此次如果第八十二章必勝的方法
讓滿清損傷太慘重,必定會迎來康熙皇帝更加慘烈的報復(fù),而泰山派不可能每次都能喊到袁承志以及各門各派的幫忙,于是一致決定以江湖方法定輸贏,天門道人雖然心中不樂意,不過也無法違背大家的意見。
……
韋小寶一行人到達(dá)泰山附近,剛扎下營來,就有士卒來稟報收到了泰山派傳來的戰(zhàn)術(shù)。
喲呵!韋小寶頓時來了精神,一路行來,各門各派都是被動挨打,如喪考妣,還是第一次碰到有人敢正面迎戰(zhàn)的,立即來了興趣:信上寫了些什么
對方約我們以江湖規(guī)矩比武定勝負(fù),三戰(zhàn)兩勝,若是泰山派贏了,我們大清國再也不能來刁難他們,若是我們贏了,泰山派自然就接受皇上的冊封。多隆接過戰(zhàn)書看了幾眼,解釋道。
嘿,這群牛鼻子打得好一手如意算盤,韋小寶森然一笑,他們當(dāng)我手下幾千兵馬是吃素的么,我們憑什么要跟他靠比武來定勝負(fù)
報!這個時候另一探子回報,滿頭大汗,啟稟大人,三十里之外發(fā)現(xiàn)金蛇營兵馬。
什么驍騎營眾將官面面相覷,本以為這次只是一趟輕松的旅游,哪知道一下子踢到了鐵板。
他們有多少人動向若何有沒有發(fā)現(xiàn)你還是多隆沉得住氣,畢竟是當(dāng)年上過戰(zhàn)場的人物,立即問道。
回稟多總管,探子答道,對方大概三四千人,只是不知道為何,他們選擇在那里安營扎寨,停滯不前,還特意隔河向我傳話,說只要我們答應(yīng)比武定勝負(fù),就可以免掉兵戎相見。
難怪那群道士敢約我們比武,原來是有金蛇營在背后撐腰,宋青書心中疑惑,可是為什么金蛇營不攻擊我們呢
一群人討論了一半天也沒想明白,他們哪里知道袁承志也有自己的苦衷,之前幾年他雖然打了幾個大勝仗,但自己嫡系也損失不少,如今眼看滿清越來越強(qiáng)盛,三幫四寨很多手下都人心浮動。
袁承志的嫡系金蛇營是消耗一點少一點,已經(jīng)漸漸有彈壓不住某些心懷不軌之徒的趨勢,這樣一來,他哪愿意跟滿清精銳驍騎營來場火并。
明王,宋大哥,要是比武的話你們有沒有把握韋小寶嘴上雖然談笑風(fēng)生,心中卻怕得要命,心想自己對打仗狗屁不通,真打起來肯定是一命嗚呼……于是就把念頭轉(zhuǎn)到比武之上。
貧僧可穩(wěn)贏一場。鳩摩智淡淡一笑,語氣中有說不出的豪氣。
宋大哥,你呢韋小寶大喜,轉(zhuǎn)頭問道。
除了第八十二章必勝的方法
袁承志,其余人我應(yīng)該都沒問題。宋青書仔細(xì)思索了一番,袁承志的武功應(yīng)該在自己之上,真打起來估計六四開。剩下的人之中,五岳劍派以左冷禪武功最高,只要防備到他的寒冰真氣,加上自己通曉五岳劍法,占據(jù)著先天優(yōu)勢,打贏他問題不大。
哈哈,看來這次賭約我們的贏面占了七成啊。韋小寶心中歡喜,突然開口問道,至于這第三個高手……
見場中眾人紛紛看向自己,多隆頓時驚掉了下巴,顫巍巍指著自己問道:我
多大哥你身為大內(nèi)侍衛(wèi)總管,武功肯定是一等一的,這里面剩下的人里面就你武功最高,不是你是誰韋小寶笑道。
多隆臉色一苦,心知自己對付一般蟊賊自然沒問題,可是這群高來高去的武林豪客,自己多半不是對手。
見他臉色愁苦,韋小寶自然猜到他心中所想,連忙拉著他到一旁:多大哥,我教你一個方法,保證你沒有半分危險。
韋兄弟果然仗義,究竟是什么方法多隆聽得眼神一亮。第八十三章一招之約
你到時候直接挑對方最強(qiáng)的那個人比試就行了。韋小寶說道。
什么!多隆差點跳了起來。
多大哥別急,聽我慢慢道來,韋小寶解釋道,我以前聽過一個故事,關(guān)于賭馬的,到時候我們就用那個下什么馬對掉人家最好的那匹馬——多大哥,我可不是罵你是下等馬啊——你直接認(rèn)輸,然后明王和宋大哥就能穩(wěn)操勝券了。
韋兄弟果然神機(jī)妙算。多隆聽得眼神一亮,放心吧,認(rèn)輸這事兒我還是辦得到的。
做好決定過后,韋小寶連忙派人送信上山。第二日宋青書,鳩摩智,多隆三人孤身赴會,看著山下向他們招手示意的韋小寶,宋青書就氣不打一處來:這個小痞子,明明是貪生怕死不敢上山,非說什么一軍主帥要坐鎮(zhèn)軍中,給我們壓陣。
大戰(zhàn)在即,宋公子切忌心浮氣躁。鳩摩智回過頭來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顯然是猜中了他心中所想。
多謝明王提點,宋青書臉一紅,連忙問道,不知道袁承志武功比之明王如何
他武功很高,不過一對一較量,他必敗。上次交手過后,鳩摩智不斷揣摩袁承志那詭異的金蛇劍法,心知再碰上,絕對可以一雪上次被他和慕容復(fù)夾擊而逃的恥辱。
只是不知道他們會派哪三人出戰(zhàn)啊??粗h(yuǎn)處的玉皇頂,宋青書憂慮地說道。他對三人的安危反而不太在意,大家都是絕頂高手,沒有韋小寶的拖累,就算泰山派不要臉的群起而攻之,自己和鳩摩智仍然可以從容而退,呃,至于多隆……死道友不死貧道吧。
大清國師,吐蕃大輪明王鳩摩智前來拜山。還沒到山門,鳩摩智就已經(jīng)鼓起內(nèi)力將聲音遠(yuǎn)遠(yuǎn)地送了進(jìn)去。
宋青書聽得一頭黑線,這個大耳和尚還是這么愛現(xiàn),自己要不要吼一嗓子呢想到自己等會兒喊什么滿清一等侍衛(wèi),一聽就被什么國師爆成渣渣……那畫面,想想都慘不忍睹,一個冷顫,宋青書立即打消了這個念頭。
玉皇頂一眾高手紛紛駭然,這個鳩摩智內(nèi)力之雄渾,恐怕在所有人之上。
待三人上山過后,眾人眼神紛紛投了過去,只見一大耳番僧,一年輕公子,一韃子官兵,面對一眾高手,竟然絲毫不露怯色。
青書,果然是你。沖虛道長一見那個年輕公子,立馬就認(rèn)出來他就是武當(dāng)棄徒宋青書。
宋青書一驚,心想怎么有人認(rèn)得自己回頭一看,沖虛的樣貌裝束在他腦海中隱隱有點印象:沖虛道長
青書,張真人第八十三章一招之約
你到時候直接挑對方最強(qiáng)的那個人比試就行了。韋小寶說道。
什么!多隆差點跳了起來。
多大哥別急,聽我慢慢道來,韋小寶解釋道,我以前聽過一個故事,關(guān)于賭馬的,到時候我們就用那個下什么馬對掉人家最好的那匹馬——多大哥,我可不是罵你是下等馬啊——你直接認(rèn)輸,然后明王和宋大哥就能穩(wěn)操勝券了。
韋兄弟果然神機(jī)妙算。多隆聽得眼神一亮,放心吧,認(rèn)輸這事兒我還是辦得到的。
做好決定過后,韋小寶連忙派人送信上山。第二日宋青書,鳩摩智,多隆三人孤身赴會,看著山下向他們招手示意的韋小寶,宋青書就氣不打一處來:這個小痞子,明明是貪生怕死不敢上山,非說什么一軍主帥要坐鎮(zhèn)軍中,給我們壓陣。
大戰(zhàn)在即,宋公子切忌心浮氣躁。鳩摩智回過頭來似笑非笑地看了他一眼,顯然是猜中了他心中所想。
多謝明王提點,宋青書臉一紅,連忙問道,不知道袁承志武功比之明王如何
他武功很高,不過一對一較量,他必敗。上次交手過后,鳩摩智不斷揣摩袁承志那詭異的金蛇劍法,心知再碰上,絕對可以一雪上次被他和慕容復(fù)夾擊而逃的恥辱。
只是不知道他們會派哪三人出戰(zhàn)啊。看著遠(yuǎn)處的玉皇頂,宋青書憂慮地說道。他對三人的安危反而不太在意,大家都是絕頂高手,沒有韋小寶的拖累,就算泰山派不要臉的群起而攻之,自己和鳩摩智仍然可以從容而退,呃,至于多隆……死道友不死貧道吧。
大清國師,吐蕃大輪明王鳩摩智前來拜山。還沒到山門,鳩摩智就已經(jīng)鼓起內(nèi)力將聲音遠(yuǎn)遠(yuǎn)地送了進(jìn)去。
宋青書聽得一頭黑線,這個大耳和尚還是這么愛現(xiàn),自己要不要吼一嗓子呢想到自己等會兒喊什么滿清一等侍衛(wèi),一聽就被什么國師爆成渣渣……那畫面,想想都慘不忍睹,一個冷顫,宋青書立即打消了這個念頭。
玉皇頂
一眾高手紛紛駭然,這個鳩摩智內(nèi)力之雄渾,恐怕在所有人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