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發(fā)走李書生,姚閣老氣得摔了茶盞。
他膝下有兩子,長子,也就是太子妃的父親,在外省為官,也是一方大吏。
長媳許氏,倒是在府里,沒有隨著長子外放。
姚閣老思慮再三,命人去把許氏叫了來。
許氏現(xiàn)在掌管府中中饋,后宅中的事宜都是她說了算,她是長房長媳,又是太子妃生母,自然非同一般,平時姚閣老也給她幾分面子。
許氏聽說姚閣老叫她去書房,不知道發(fā)生了什么事,一般有吩咐都是去前廳,或者讓管家傳達,去書房的時候可不多。
上一次去書房的時候……
算了,不想那些糟心的事。
一進書房,她就覺得氣氛不對。
上前行了禮,姚閣老也沒有拐彎抹角,開門見山地問:"你有多久沒有去東宮見過太子妃了"
許氏如實回答:"也沒多久,上次太子妃小產(chǎn)時,去探望過。"
"那是你的女兒,探望過就沒事了雖說她現(xiàn)在是太子妃,身份貴重,與我們已經(jīng)是君臣之別,但你是她的生母,這血親總是割不斷的。"
許氏一頭霧水,不知道姚閣老這火氣從何而來。
"公爹所說極是。"
"你明日就去東宮,看看太子妃,"姚閣老重重吐一口氣,"你要明白,太子妃才是我們全家的依靠,她的榮光,就是我們全族的榮光,是你的榮光。"
許氏心思百轉:"公爹,是不是太子妃出什么事了"
姚閣老手捏著眉心:"有些事只是流,還未經(jīng)證實,你先去看看再說。"
許氏心里"咯噔"一下:"發(fā)生何事"
姚閣老抬頭看她一眼,語重心長道:"你這個做母親的,平時不要總盯著府里的事,太子妃才是重中之重,她早日生下皇長孫,才能讓地步更加穩(wěn)固。"
許氏臉色瞬間泛白,緊抿著唇?jīng)]有說話。
她忘了是怎么出的書房,滿腦子都是姚閣老說的話。
這其中深意,她不得不多想,一想就后脖子冒涼氣。
她回到院中,失魂落魄了好一陣子,親自去庫房挑了一堆東西,第二日一大早,就命人駕車去東宮。
尋常人都要先遞牌子,但她是太子妃生母,事有輕重緩急,都給她這個面子。
她的馬車前腳出府去東宮,后腳南昭雪就得到了消息。
"這么快"
封天極提筆在小冊子上寫小詩,語氣帶著淡淡譏諷:"事關太子妃,姚家的家族榮耀,姚閣老不會大意,許氏更不會。"
"許氏只生了這么一個女兒,其它的庶子都是姨娘所生,那個姨娘原是她的一個堂妹,原本因為她生下太子妃,去府里探視,被她留下來要求伺候月子。"
南昭雪莫名其妙:"姚府沒人了嗎還是她娘家沒人了,為什么非要一個堂妹,未出閣的姑娘伺候月子"
"因為想給下馬威,"封天極挑眉嗤笑,"她想讓堂妹看到她過得好,風光無限,哪料想堂妹也是狠的,直接引誘了她的丈夫,趁著她月子,直接做了姨娘。"
南昭雪:"……"
"她估計都要氣死,腸子都悔青了。"
"可不是,還氣得大病一場,身體落下毛病,以至于后來一直沒有懷孕。而那個堂妹,則是一連生了兩子,從姨娘成了平妻,還跟著姚家長子去外省。"
"若非后來太子選妃,許氏又能揚眉吐氣,只怕她早被活活氣死了。"
南昭雪點頭:"所以,太子妃就是她所有的希望。"
"沒錯,有太子妃在,她的榮光就在,她那個堂妹就只能在外省,永遠不能回京。"
南昭雪心說,那又有什么用,人家在那邊陪著丈夫,做當家主母,也不算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