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孕期筆記這個事,是自從確定自己懷孕之后,沈冬素就一直在做的。
這個時代可沒有孕檢,有條件的人家,偶爾請大夫把個脈,一般百姓都是聽年長女性的意見。
沈冬素從給丁蕓接生那時候起,就知道這個時代女子生孩子,是多么恐怖的一件事,那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只腳踏入鬼門關。
不光是因為缺醫(yī)少藥,還有一些老人頑固、陳舊、荒唐、詭異的自我認知。如,新生兒陰氣重,所以不能用陽氣太重的東西。
生產時用的毛巾、衣物等等,要陰干,就是晚上月亮下晾干,不能被太陽曬到。
這不是胡扯嗎在本來就沒有消毒藥物的年代,開水和太陽就是最好的消毒劑,卻用這么詭異的理由避開不用。
許多孕婦沒有死在生產的時候,而是死在產后熱褥癥,就是因為消毒不到位,感染病菌而死。
還有許多生產時的恐怖民俗,像胎兒過大,孕婦難產,有拿盆蓋在孕婦肚子上,使勁敲響盆,這樣能把胎兒‘嚇’出來。
這還算好的,還有拿搟面仗,在孕婦肚子上像搟面一樣,把孩子往下?lián){。不用說,一百個難產的孕婦,能活下一個都是幸運。
再有什么孕婦不能在正房生產,陰氣重,污穢會影響家里的運道。
生產時只能去陰暗的偏房,甚至有些搓磨媳婦的婆婆,還會讓兒媳婦去牛棚之類的地方生。
誅如此類關于孕期的詭異民俗,多不勝舉,沈冬素從光州到長安,再從長安到幽州,一路默默地看著。
早就發(fā)現(xiàn),不論是平民百姓,還是勛貴士族,甚至皇室也一樣,孕婦難產而死,新生兒夭折,都比比皆是。
她早就想出一本正規(guī)的,有太醫(yī)院認證的孕期百科??上н@幾年一直因為各種事耽誤。
而現(xiàn)在她自己懷孕了,幽州的名醫(yī)已經打響名聲,且還有自己的印刷坊,可謂是天時地利,正是出版這本孕期百科的大好時機。
所以她孕期日記寫的格外詳細,包括每個月給自己號脈,記下孕婦身體的變化,和孩子的成長變化。
再有正規(guī)的孕期禁忌和飲食等等,至于生男生女是靠男人的染色體,而不是靠女人這一點。
她覺得寫上也沒人相信,說不定百姓還認為凌王妃在胡說八道。
所以她寫的更通俗易懂,生兒生女是父親播種的原因,而不是母親身體的原因。
另外,近親易生畸形兒這一點,也不好直接點明,因為連皇帝都常有近親結婚的。
特別是士族當道的時代,近親聯(lián)姻更是一種主流,這樣才能讓士族之間,盤枝錯結,一榮俱榮,利益相系。
如果她寫上這一點,估計士族和勛貴會努力將這本書封殺,不讓其大規(guī)模流傳,這就跟她想教普通百姓孕產知識相違。
所以她選擇另一種寫法,那就是,父母的血脈關系越遠,生的孩子越健康。
只字不提近親的害處,但給你們想象的空間。
若有人想明白這一點,發(fā)現(xiàn)自家生怪病的后人,是因為其父母的血脈極近的關系,那也跟她無關。
她為了把這本書寫的通俗易懂,用的全是大白話,跟名醫(yī)傳下來的千金方之類的書籍全完不一樣。
在她心中,農女的身份也好,王妃的身份也罷,都改變不了她是醫(yī)生的事實,既然來這個世界一趟。
總要留下點什么,改變點什么,才不枉我來過。
她玩笑般地對月見說:"等我孩子一生,這本書也出版成冊,若是能大賣,我再接著寫幼教的書籍。"
月見道:"署名是凌王妃,這本書就注定大賣!誰會不信神醫(yī)王妃的話。"
沈冬素覺得月見對她,有點過度的偶像崇拜,她說啥都對,干啥都支持……
七月中的時候,幽州來了一批特別的客人,應該說是龐先生的客人。之前龐先生說過萬書閣招生的事,沈冬素還說,最少要到明年打響了名聲,才會有學子過來。
特別是現(xiàn)在連個像樣的夫子都沒有,整個幽州城‘學歷’最高的,應該就是龐先生了。
她沒想到的是,李念魚有同門師兄弟,龐先生也有。呃,應該說是同窗,跟他一樣的寒門子弟。
同樣在年輕時求學艱難,能當官的是小部份,大部份都給士族做門客、幕僚,還有一些已經對世道失望,寄情于閑云野鶴。
龐先生在建萬書閣之初,就給這些舊友寫信,當然是先吹大牛,牛皮吹上天。
凌王有多惜才、萬書閣有多宏違、各種古書古籍孤本數萬冊、幽州夫子的待遇有多好……
不信去打聽一下凌王妃揚州醫(yī)館里,醫(yī)師的待遇。在幽州,夫子和醫(yī)師的待遇更高。
反正大餅畫出去,牛皮吹出去,不管人家信不信,先對萬書閣產生向往和好奇之心是有的。
龐先生的想法很簡單,下套嘛,套一百個人,能套來一個賺一個。
結果還真讓他給套來了,當然,他畫的大餅,沈冬素會幫他全部落實就是了。
現(xiàn)在她可不缺錢,可以花大筆錢投資教育行業(yè),萬書閣只是一個開始。
他的那些同窗中,有謹慎的還想在打聽一下,有性情灑脫的,則是立即出發(fā)來幽州一觀仿如讀書人圣殿般的萬書閣。
加上往幽州的路修好了,最早的一批趕在七月中,就來到了幽州。一行三個夫子,十幾個書童。
龐先生先跟沈冬素提了一句,說要‘千金買馬骨’,所以對于第一批到的夫子,要給予極高的禮遇和待遇。
沈冬素認同這個觀點,并且對于歡迎學者這種事,前世有過經驗,她讓人先做錦旗和橫幅,直接拉到城門口。
再讓萬書閣、醫(yī)護學院還有新兵們,全部換上統(tǒng)一的制服,像萬書閣的衣裳是,天藍色鑲白邊。
這個時代藍色是很常見的顏色,但普通人只穿得起靛藍,許多貴族的小廝、男仆,都是靛藍色的衣裳。
而天藍色則更難染,也更貴重。龐先生開始不愿意用這個當工服,太浪費了。沈冬素卻說,就是要區(qū)別出萬書閣的不同。
要讓來幽州的人,都以穿這種藍色為榮。呃,她能說是前世留下的后遺癥嗎一說到校服,第一個想到的可不就是天藍色。
故而當龐先生的三個舊友,來到幽州城門外的時候,即瞠目結舌,又覺得無上榮光。
城門外由士兵拉的大橫幅‘歡迎夫子光臨幽州’,再有三個萬書閣的書童分別送上,印有他們姓氏的錦旗。
待一進城門,則看到左邊是一排穿著白色連體長衫,戴著怪異的方帽的女子,高舉‘醫(yī)護學院歡迎夫子’。
左邊是近百穿著亮眼藍色的書童,舉著‘萬書閣歡迎夫子’,然后則有新兵列陣,敲刀擊鼓,列陣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