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軍府,眼下也可以叫做鎮(zhèn)國公府。謝韞之得了國公爺?shù)木粑缓?許清宜這個妻子也就隨著成了國公夫人。這國公夫人便是一品誥命,身份也是水漲船高了。家里的孩子們也樂開了花。娘。禛哥兒笑得滿臉精明,掰著手指頭嚷嚷:咱們家這么多爵位,又是將軍又是國公的,隔壁還有一個,正好我們兄弟一人一個。沒出息。臨哥兒聞,斜了二弟一眼道:咱們家又不是永遠只有三個孩子,你想要爵位,自己掙去。萬一娘以后還要生個弟弟呢禛哥兒一想也是,總不能奪了弟弟的爵位:這么說我還得努力。許清宜本來想說什么,聞就咽了回去,咳,這樣也好,給禛哥兒一點小小的壓力。臨哥兒也不是站著說話不腰疼,他的確不在意陸家的爵位,橫豎想要什么,他自己以后會掙。不過宣和帝登基后,勇國公夫婦登門了好幾回,應該是為著認祖歸宗的事。二老不敢直接找大孫子探口風,便每次都找許清宜,讓許清宜幫忙問問臨哥兒,現(xiàn)在是如何想的,可還是十分抗拒入家譜許清宜懷著孕,被問得也是多愁善感,因為入了家譜,臨哥兒以后在一些正規(guī)的書面上,就得寫陸臨這個名字了。轉(zhuǎn)念又想想,勇國公夫婦的年紀也不輕了,二佬天天盼著孫子認祖歸宗,心里也不好受。所以這事兒,的確不能一年推一年。還是應該早點定下來才好。許清宜便喚臨哥兒過來,如實轉(zhuǎn)告了勇國公夫婦的意思。到底是你的親人,咱們要珍惜光陰與眼前人,該認還是得認的,不過認了之后你想住哪兒,還不是你自己說了算嗎許清宜緩著聲音勸道。嗯。臨哥兒痛快地就松口了。倒也不是他好說話,只是想著這件事遲早都要做,既然如此,又何必讓娘身懷六甲還要為自己操心。許清宜:……她還準備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呢,這么快就答應了好嘛,又輪到她舍不得了。你還是會住在咱們家的吧忍不住問。臨哥兒側(cè)目:當然,隔三差五地過去請個安也就是了。最多最多用個飯,晚上是一定會回來住的。哦。許清宜聞偷樂,然后又覺得自己這番確實是受到懷孕的影響了。其實孩子大了,遲早都會離開父母身邊的,要平常心才是。臨哥兒看出來了娘舍不得自己,認真安慰道:祖父祖母都是好相處的人,等他們垂垂老矣真的需要照顧的時候,接過來一并照顧如何陸家剩我一根獨苗,給祖父祖母養(yǎng)老是應該的,但我也是爹娘的兒子,給爹娘養(yǎng)老也是應該。除非爹娘叫他走,不然他不會自己走。可是世間安有兩全法,想要兩全,也得爹娘和祖父祖母遷就他,為他作出讓步。哦。許清宜就更樂了,臨哥兒當真是個體貼人,只差沒直接說:我不會離開爹娘的。侍奉老人那些,她當然沒有意見,孩子有孝心,她高興還來不及。嗯,您就別操勞了,這事兒我自己過去說。臨哥兒道,穩(wěn)重得儼然是一個大人的樣子了。那你好好說,別讓人家求著你似的,太不尊重了。許清宜少不得叮囑,別以為她不知道,臨哥兒這孩子有兩副面孔。在她跟前一個樣,在別人跟前又是一個樣。咱們做事情既然要做就干凈利落,別給人留下不情不愿的印象,否則做了好事也落不著好,何必呢許清宜細細地說明白了,覺得吧,做了好事再加上態(tài)度好,這叫好上加好。反之做了好事還板著臉數(shù)落人,讓人覺得欠他似的,這就不叫好事了。臨哥兒一頓:知道了。事不宜遲,臨哥兒辭別了娘,就動身去隔壁,皺眉想起娘的叮囑,又停下叫人給自己準備了一份合適的禮。孫子回祖父祖母家,禮不需貴,一些吃的喝的也就好了。正好廚房里燉了梨湯,鮮魚羹,臨哥兒便叫人裝了一起過去。哪位呀勇國公府的門房打開門,定睛發(fā)現(xiàn)是臨哥兒,趕緊大喜過望地行禮:原是臨少爺啊,小的請臨少爺安。臨哥兒頷首:府里做了些吃的,我嘗著不錯,送些過來給祖父與祖母。快請進,快請進。門房笑吟吟,兩府隔三差五都會互相送東西,但臨少爺親自上門還是頭一回。國公爺和夫人要樂壞了。臨哥兒領人進去,眉目清俊,身姿如竹的樣子,配上沉穩(wěn)雋秀的氣質(zhì),叫人挪不開眼睛。勇國公夫妻倆聽說臨哥兒來了,果真是很開心,忙出來見孫子,遠遠兒瞧見便滿心歡喜,難怪是陸家子孫,瞧著就是扎眼。臨哥兒。勇國公夫人走到近前來,笑得合不攏嘴地道:真的是你啊祖母還以為是下人通報錯了呢,怎么來了祖母。臨哥兒行一禮,又朝后來的勇國公行一禮:祖父。才作答道:帶了些吃的過來,順便與您二位談點事。聞,勇國公夫人心中一咯噔,尋思著,臨哥兒大抵是不高興他們過去找許清宜了吧說來他們也是慚愧,這段日子謝夫人懷著孕,本不應該三番兩次地勞煩。他們只是惶恐,眼看著將軍府爵位成堆,萬一臨哥兒真的不打算回陸家了呢叫人不得不心急。好,臨哥兒給咱們帶了什么呀勇國公倒是沒有妻子想得多,笑呵呵道:正好我也餓了,走吧,進屋里去,咱們邊吃邊吃。不錯,先進去吧。勇國公夫人按捺下猜想,沒有把人堵在門口的道理,于是先將臨哥兒迎進去。臨哥兒哪里看不出來二老的忐忑,想起娘交代過的話,不能讓人好像求著自己似的,這樣做了正確的事也不正確了,便體貼地開口:孫兒是來淡淡入家譜的事,我沒有意見,但我還是住在將軍府,然后平日里過來給您二位請安,可行這話一出,二老面露驚訝地看向臨哥兒,滿眼寫著不敢置信,臨哥兒就這么同意了他們還以為,這孩子是過來數(shù)落他們的呢。又或者迫于無奈,不是心甘情愿過來的。咳。勇國公率先回過神來,壓著滿心歡喜詢問:可是你娘與你說好了嗯。臨哥兒點頭:娘特地與我長談了一番,說這是我應該做的,珍惜光陰與眼前人,不要等將來后悔。勇國公夫人瞬間就簌簌掉眼淚,哽咽道:是我們對不住謝夫人,她將你養(yǎng)得這樣好,嗚嗚嗚……你娘真是個頂頂好的人,想必也是萬分舍不得你。入了家譜,改了姓,總歸就是把孩子還給了陸家,她想想也是極為能共情謝夫人。爹娘還是我的爹娘,也并未缺失什么,您不要往心里去。臨哥兒便站在那安慰道。是這個理,養(yǎng)恩大于生恩,謝將軍夫婦永遠是你的爹娘。勇國公道,凝眸望著眼前這個沉穩(wěn)體貼,知書達理的大孫子,也紅了眼眶。不幸中的萬幸,臨哥兒這孩子從災難中活了下來,還遇到了好人家盡心教養(yǎng)。祖孫相認以來,勇國公也是瞧著臨哥兒一步步成長起來的。從冷漠戒備,到越來越圓融通達,如今這孩子越發(fā)有人情味了。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