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說著話,就漸漸進了山里,這小伙子見我問他的名字來歷,還有點不好意思說,一直支支吾吾的。
旁邊莫日根倒是不客氣,跟我們說:“他是因為覺得名字不好聽,所以自已改了一個?!?
我好奇問道:“他原來叫什么名字啊?”
莫日根笑著說:“他原來叫托恩莫諾?!?
沈星也納悶地問:“這不是挺好聽的嗎?多有民族特色啊?!?
莫日根說:“但是托恩莫諾在我們鄂倫春語里,意思是鵪鶉,因為他小時侯長的又瘦又小,跟個鵪鶉一樣,所以就叫了這個名字?!?
大師兄不以為然地說:“那也還好啊,你不說我們又不知道,托恩莫諾多好聽啊。”
莫日根說:“托恩莫諾倒是還好,不過他去年在城里住了一陣子,回來就要改名,非要叫什么子涵……”
他剛剛說到這里,一直沒開口的三哥忽然說了句:“你們這哪里有土地廟?”
莫日根愣了下,隨后說道:“土地廟倒是沒有,山神廟后山就有,喏,就在前面,再過去幾百米就到啦?!?
三哥點點頭:“山神廟也行,咱們先去過去一趟,我辦點事?!?
我不由莞爾,三哥說的辦點事,我應(yīng)該明白是啥:給我們帶路那個老太太肯定又提醒他了。
因為三哥之前答應(yīng)了,老太太帶路到這里,然后三哥給她在土地爺那里找個差事。
雖說這里沒供土地廟,但在這大山林里面,山神廟可能會更應(yīng)景一些。
但不知為什么,三哥在說這番話的時侯,眉頭是緊鎖著的,似乎是有什么心事一樣。
幾百米的距離很近,但在山林里走起來也不容易,幸好我們沒有步行,騎的這馬也很給力,翻山越嶺如履平地一般。
功夫不大,我們就來到了莫日根所說的山神廟附近。
廟前有一條山路,看得出來經(jīng)常有人來供奉,不過這個廟建在這里,距離村子還是有點遠的,上一次山也得走半天。
我不由好奇,便問莫日根,為什么不把廟蓋在村子旁邊?這還得爬山過來燒香送供品,來回一趟怎么也得有幾公里山路。
莫日根說,這個山神廟其實早就有了,以前他們族人沒下山的時侯,離這個廟還挺近的,后來集l都下山了嘛,距離就遠了。
但是,這個廟在這里幾十年了,也不能把廟搬走啊,所以就走遠一些,反正這一點路對他們來說也不算什么。
說著話,我便已經(jīng)看到了前面的山神廟。
和絕大多數(shù)的民間小廟一樣,這里的廟也不太大,整l是石頭砌成的,很結(jié)實,從外面看并不像是個廟,倒好像是個石頭屋子。
里面供的神仙,我也不知道是誰,反正沒見過,不過看著倒是挺威武的。
但是不知道為什么,看到這廟里供的神像,我心里就有點莫名的感覺,似乎哪里不太對勁。
莫日根和李子涵先下了馬,帶著我們走過去,三哥也來到廟前,先是從包里拿出香,在香爐里上了三支,然后拜了拜。
這個過程我們誰也沒說話,只見三哥拜完之后,似乎要開口說什么,但突然就停滯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