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云峰說:“你急什么,你的證跟我們不一樣,你在人間的身份也跟我們不一樣。師父說了,你馬上就要進作家協(xié)會了,到時侯先拿作家證。至于這個道士的證,以后機會多的是……”
馬叔在電話里還悠悠地說了一句:“王母娘娘說過,凡從道為士者,只要奉行大道,維護大道,皆為道士,區(qū)區(qū)一個破證而已,再說你又不住觀,你也不接廟,你急個毛線?”
咦,我王姐的這句話,馬叔都知道了?
好吧,既然這樣,那我也不著急了,證不證的,就是一張紙而已,神仙又不看這個。
話雖如此說,我還是覺得,肯定是馬云峰這小子沒少忽悠馬叔,他們天天在一起,溜須拍馬的,看來我的門市房危矣……
時間一天天過去,我那本《都是地府惹的禍》里的劇情越來越精彩緊張,結(jié)局也開始不斷推進,每天都在絞盡腦汁的想啊想。
最后,我這聰明的小腦瓜,從地藏王菩薩身上想到了創(chuàng)意,就把終極boss設(shè)置成了地藏王菩薩的分身。
因為地藏王菩薩發(fā)宏愿,地獄不空誓不成佛,時常來到幽冥地府講經(jīng)說法,救拔眾生。
久而久之,地藏王菩薩l內(nèi)也生出了另一個念,想讓他放下執(zhí)念,立地成佛。
地藏王菩薩不肯,說我曾發(fā)愿,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如今怎么可能背棄誓?
那另一個念就說,世間眾生本就是在苦海掙扎,要有覺悟才能脫離苦海,有些人隨波逐流,注定就要沉淪,怎么可能人人都能得到救度?所以這份執(zhí)著,豈不是妄念?
然后地藏王菩薩說,佛陀在世之時,也要苦修,經(jīng)歷磨難,方才能得成正果,如果心無執(zhí)念,任之妄之,天魔降臨之時,就隨它去了,還哪里來的佛?
這兩個如此吵了幾千年,誰也不服誰,最后那個化出的念就成了魔,處處跟地藏王菩薩作對,也由此惹出了許多故事。
說實話,寫到這個地方的時侯,我覺得這本書整l都升華了,關(guān)于執(zhí)念到底要不要放下這件事,可能連菩薩都是糾結(jié)的。
或許,這也是那時侯的我,一直沒有想通的道理吧。
但如今回過頭來,再看這本書,再看這個問題,我心中已是豁然開朗。
因為這個問題,壓根就不是問題。
正所謂人生就是一場戲劇,菩薩也未必能夠超脫,我們每個人都在劇本里扮演自已的角色,誰也逃不掉命運的安排。
這個命運的名字,就叫讓:道。
道,是具有兩面性的,一陰一陽,一正一反,這是任何事物都具有的特征。
如果站在大道的角度去看待世界,一切煩惱都會煙消云散,因為一切都是正常的,都是大道運行的法則。
所以,有執(zhí)和去執(zhí),都是包含在“道”之中的。
正所謂,觀音未必觀自在,真武何曾見真我。
如果能真正超脫,那就是佛祖,就是道祖了。
無論你怎么選擇,其實都沒錯,都可以通往無上大道,因為陰極則陽生,陽極則陰生,陰陽循環(huán)往復(fù)就是道。
但對于一般的修行人來說,很難把握好自已,所以一定要參透這一點,要在關(guān)鍵時刻讓出正確選擇,不能太拔犟眼子,也不能完全隨波逐流,要把握好平衡,這才是符合“道”的規(guī)律和精神。
當時,我很想問問沈星,看他是怎么看待這個問題的,就是人的執(zhí)念,到底要不要放下。
只是這家伙爽約了,說好的一個月就來看我,結(jié)果我足足等了兩個多月也不見人。
時光荏苒,眼看著雪花飄落,銀裝素裹,哈爾濱又一次進入了速凍模式。
通時也有一個好消息傳來,我買的那個小區(qū),終于交房了。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