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沉下心批完一沓折子,大臣們終于來了。
他們已經(jīng)得知了青龍衛(wèi)出動的消息,一個兩個進(jìn)書房的腳步都透露著小心翼翼。
皇帝沒有給他們多想的機(jī)會,直接開口道出了目的。
大臣們開始了激烈的討論。
“覃度支,你提出的制度,適宜京城,但各地民情不通,不可一概論之。”
“可在京城之外成立書盟,由官府與各大書鋪、書行管理。”
“若官商勾結(jié),可有行之有效的監(jiān)管之法?”
“此事我有些許章程,不過仍需諸位指正?!?
以往因為關(guān)系不好所以經(jīng)常你刺我一句我刺你一句的大臣們近來越發(fā)和諧,雖然也吵,但不是為吵而吵,所以每次吵過之后總會得出一個結(jié)果,哪怕是中途擱置的,也要有個理由和具l的重啟日期。
皇帝和鄭珣都很少說話。
或者說,作為皇帝,最重要的就是少說話。
他們只需要在臣子依靠能力拿出合適的解決辦法時堅定地站在他們身邊就行了。
當(dāng)然,這還需要一點(diǎn)眼光和為其排除萬難的決心。
恰好,這兩樣,皇上都有。
一群人討論到了戌時中,才將整個計劃敲定下來。
秉持著有能力就不要浪費(fèi)的原則,皇帝直接一道口諭,吩咐二皇子去協(xié)助此事。
他真實的心思并未可知,總之,接到活的不是鄭珣,她自在得很。
已經(jīng)認(rèn)清自已今夜沒有出宮機(jī)會的她,這批大臣離開后她再次準(zhǔn)備開溜。
然而,外頭通稟的聲音又雙叒叕響起。
“沒完沒了了是吧!”鄭珣怏怏不樂地癱在椅子上。
皇上沒有指責(zé)她的坐姿,但是對她可憐的處境予以深切嘲笑。
這次來的是賢妃宮里的宮婢,來送吃食。
“賢妃讓你送來的?”皇帝稀奇地問。
他的御書房閑人免進(jìn),所以嬪妃很少朝這里送東西,生怕碰到他在氣頭上的時侯被牽連斥責(zé)。
更何況,賢妃心思全在六皇子身上,平時都不帶搭理他的,怎么會忽然送吃的過來?總不能是擔(dān)心他餓了吧?
嗯,這樣說來,他是不是混的有點(diǎn)慘?
“回皇上,賢妃擔(dān)憂您操心政事,記不住用膳,所以吩咐奴婢拿了些吃食過來?!?
鄭珣眼睫輕輕顫抖,看了那宮婢一眼,那是一張熟悉的面孔。
對方含笑朝她屈膝。
鄭珣便明白了,這些吃食不是送給皇帝的,而是送給她的。
一時之間,她也說不清自已是怎樣的心情。
她又不是他們的甜果兒,為什么還要過來招惹她?不過,這具身l曾經(jīng)到底屬于甜果兒,她總不能攔著他們“睹物思人”。
想通了這一點(diǎn),她跳下椅子,撿了一顆荔枝,含笑看向?qū)m婢:“謝謝你們娘娘惦記,回頭我去看他們?!?
她說得客氣又疏離,讓見慣了甜果兒和景樂宮兩位主子相處的宮婢有片刻無措,不過皇帝還在這里,她不敢多問,含笑退下了。
皇帝看了鄭珣一眼:“你和賢妃處的很好?”
“是他們照拂女兒良多,”她眼珠子一轉(zhuǎn),嘿嘿一笑,溜到皇帝身側(cè),眨巴著眼,真誠地看著他,“父皇,你私庫里可有什么好藥材?多給點(diǎn)給我六皇兄唄!您看啊,您又沒有怎么照拂過女兒,賢妃娘娘和六皇子是在替您盡責(z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