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要好好和龍女打一番交道,自己年幼,龍女把自己看作一個孩童,充其量是一個有點聰慧的孩童,可能會疏于防范,被他掏出幾句隱秘的話。
只是又要和龍女接觸,總有點不自在,總是讓他想到內(nèi)外勾結(jié)這四個字。自己如此年幼就要承受如此之大的生活壓力了
唉,命運的無常,讓人無從選擇。
他不想,又不得不。
無奈。
張清燭傷春悲秋一番感嘆之后,完成了心理建設,心理做出決定,找個機會向龍女探探口風。
張清燭對胡靜說:胡道友,小道明天恐怕難以同行,小道還要為下一步的筑基作一些準備。張清燭其實打算遵照師父宏遠老道的囑咐,近期之內(nèi)不晉升,盡量長久地停留在漩照之境,如果師父說的外邊是廣闊的人類社會的話,那即使是永遠停留在現(xiàn)在的境界,他可能都不會后悔。
他不跟著一起去,是想好好修習一番雷法,既然勞什子半生道練不了,那就把心力放在雷法上,雷法是龍虎山最高層級的功法,博大精深又艱深晦澀。
他預估醉道人應該還會再回來一次,來看看他究竟有沒有選擇雷法,或者,看看他師父宏遠老道讓不讓他修習雷法而且雷法如此艱難,單靠在他體內(nèi)種下雷法的種子,怕是不容易。
醉道人作為龍虎山天師之下雷法修為的最大成者,既是他傳下的法門,他或許會覺得有義務有責任對自己作一番指點。
還有一個,張清燭自己也比較想盡快再見醉道人一面,師父說醉道人是為了應付身后事,所以傳下他自己的雷法,只是不知道是刻意為之還是鬼使神差,這雷法落在了張清燭的頭上,不管怎么樣吧,張清燭心里有一股念想升騰而起:
自己是不是也能算是醉道人的弟子
這個問題涌現(xiàn)在腦海里,緊接著其他問題陸續(xù)浮現(xiàn)。
他沒有弟子嗎他為什么要傳自己雷法單純只是給師父一個難堪還是另有謀算或者僅是一個報酬他覺得一個寶葫蘆比不上兩個火龍果,所以再補償一個他的雷法真?zhèn)?
在張清燭腦海紛紛擾擾之際,胡靜回話說:無妨,小道長好生準備準備,十歲之齡的筑基境修道士,當真是令人瞠目結(jié)舌,也令人十分期待。
張清燭點頭,隨后倆人拜別。胡靜因為明天還要趕路,所以要早早歇息。留下張清燭一個人獨自坐在大殿之內(nèi),回望身后的高大神像,張清燭沒來由地在嘴角上浮現(xiàn)一絲苦笑。
龍虎山內(nèi)存在著兩脈道統(tǒng),師父和自己成了少數(shù)的少數(shù)。玉皇大帝的道統(tǒng)名稱是很不錯,還有點小虛榮和小竊喜。
可是少數(shù)派可不好當,不過自己是狐族半血,在龍虎山之中也是有點格格不入,再加上這古里古怪的另類道統(tǒng)倒是不顯的突兀,反而能表現(xiàn)出自己卓爾不群的風姿。
還有不走尋常路的風格。
怪胎不走尋常道,絕配,理所當然。
張清燭的心慢慢沉靜下來,看著似是微笑又頗感威嚴的高大神像,張清燭忽然心血來潮,嬉笑打趣說:老兄,這回小道真的要跟你混了,幸虧以前沒有過于放肆,沒有得罪過您老人家,要不然豈不是要讓您逮住機會給小鞋穿
老兄你得穩(wěn)住啊,這龍虎山第一把交椅您得坐穩(wěn)了,你好,我就好,我好,大家都好。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張清燭放聲大笑。
咳咳……
笑了一陣子,口干舌燥,只好回去睡覺。
第二天一大早起來,昨天心緒翻滾,難以平靜,很晚才徹底睡去,此時又起個大早,全身感覺僵硬酸痛,好不難受。
幸而師父回來了,師父是符法上的高手,師父一回來,道觀內(nèi)各處符陣適時自動開啟,無需再經(jīng)過他這個半吊子的手,胡靜和邱閑遇等人自有妥善招待,畫中靈顯化而出,暫時變化為道觀內(nèi)的仆人,料理觀內(nèi)俗務,不需道人特別掛心。
張清燭伸著懶腰,一邊打著大大的哈欠,自臥房內(nèi)出來,洗漱后再吃過一份簡單的早餐,背著手大模大樣地走出自己的小院。
嗯,睡得不好,但吃得滿意,最重要的是不用再對著滿盤子的四腳蛇發(fā)愣了,連煮個湯都要放條四腳蛇。
這是什么生活
催人淚下的生活。
油炸得金黃油亮的四腳蛇,串燒的四腳蛇,爆炒的四腳蛇,鹽焗的四腳蛇,蒸燜的四腳蛇,香噴噴的四腳蛇,嘎嘣脆的四腳蛇……
真是……
吃吐了!
以后一定要補回來,聽說龍蛋營養(yǎng)豐富兼之口感美味,要不要搞個來吃
嗯,還是不要了,龍蛋雖然還是蛋,還不是龍族生命的范疇,不算龍族正式成員,不在龍虎山和龍島的協(xié)議保護范圍之內(nèi),但考慮到小龍和龍女的感受,還是不找刺激了。
搞只熊掌猴腦干脆來個前世的十大皇家宮廷宴
張清燭一邊暢想著未來的美好生活,一邊搜尋著胡靜等人的身影,今天他們要出門,應該會早點起來吧
果然,前院傳來聲響,隱隱有人說話的聲音,好像是蘇小小,聲音吱吱喳喳‘斷斷續(xù)續(xù)地傳來,聽她語調(diào)似乎還挺高興的。
張清燭調(diào)轉(zhuǎn)方向,向大殿走去,三步并作兩步,腳下生風,從后院進入大殿,看著大殿內(nèi)上首端坐這道玉皇大帝神像,張清燭比以前恭敬了一些,知道還要順便合手拜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