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有云:‘國之大事,唯戎與祀’,祭祀大禮完全結束以后,就是漢家天子檢閱六師,示威武于四方,震懾不臣。
祭壇成了最好的閱兵臺,文武百官按照品級順序分布在中、下兩層,丞相曹操則帶著郭嘉、荀彧、荀攸等眾謀士陪同小皇帝站在最高處檢閱六師,一些武將則忙著脫去禮服,換上嶄新的戰(zhàn)甲跑去準備了,至于蕭逸,他是這場閱兵式的總指揮,立馬陣前,手持寶劍,發(fā)出一道道的調兵命令!
“嗚!……嗚嗚!”號角連綿,鼓聲如雷!
世界上最威武雄壯的,莫過于后世天朝的國慶大閱了,蕭逸身為天朝一小民,對那種激憤人心的場面更是推崇備至,如今有機會親自指揮一場閱兵式,自然毫無猶豫的照搬了過來。
在陣陣的號角聲中,受閱的各支兵馬依次在五里之外排成軍陣,各打五色旗幟,迎風飄擺,遠遠看去,就像是一朵朵云彩從天際涌出,好不壯觀!
“善,蕭郎出手,果然不凡!”看臺上,曹操滿意的頻頻點頭,一雙細眼都笑開了,這次閱兵,即是給皇帝和文武百官看的,更是給天下人看的,百官之中不乏各路諸侯潛伏的耳目,曹操一直沒動他們,就是要借助這些人的眼睛和嘴巴,把眼前的威勢傳遞出去,明白的告訴世人~~“老夫為相,誰敢稱王!”
眾百官也是交頭接耳,稱贊不已,眼前的閱兵式讓他們耳目一新,尤其是蕭逸那種強大的調度能力,更是讓人稱奇,數(shù)萬大軍,在他的指揮下,如臂使指,靈活無比,厲害、厲害!
“嘯!……”
列陣已畢,蕭逸一身戎裝,躍馬來到臺下,手中寶劍出鞘,首先立于眉心,而后斜指向天,又下劃于地,用金戈鐵馬般的嗓音向臺上喊到~~“六軍將士,列陣已畢,請陛下御馬觀兵!”
所謂‘御馬觀兵’,就是讓皇帝騎上御馬,手持天子劍,到軍陣前面去跑一遭,觀看六軍將士的威武,同時也讓士兵們看看大漢天子的龍顏,是閱兵式上最高的禮遇,不過嗎,很可惜~~~小皇帝,不會騎馬!
劉協(xié)只有十三歲,年紀幼小,又是皇家的獨苗,平時被眾人當寶貝一樣看護著,風霜不見,疾苦不嘗,連逃命的時候都要給他準備專門的車駕,誰敢讓他去騎馬,萬一馬失前蹄,把陛下摔到怎么辦?
皇帝稍微擦破點皮,臣下就得大批的人頭落地,所以這些年來沒人敢讓他騎馬,當然了,還有很多人不想讓他騎馬,因為,一個會騎馬馳騁的小皇帝,就不乖了!
“怎么辦?……朕該怎么辦?”
小皇帝一臉的茫然,百官們則是不知所措,這樣的場面,如果坐在戎車上,或者讓別人牽著御馬閱兵,氣勢上就會弱上許多,一個連馬都騎不上去的皇帝,又如何震懾那些驕兵悍將?
“若陛下身體不適,老臣愿意代勞!”曹操倒是笑容滿面,一副躍躍欲試的模樣,這樣的場面下,他是非常愿意替小皇帝跑上一趟的,躍馬陣前,享受那無上榮耀。
“朕為大漢天子,豈能萬事皆由他人替代!”劉協(xié)被徹底激怒了,一腔熱血直沖頭頂,不顧一些元老舊臣的阻擾,大步走到臺下,“來人,為朕備馬!”
可惜,雄心好下,馬背難上,當侍從將一匹身高八尺,體態(tài)雄壯,不停嘶鳴咆哮的‘逍遙馬’牽過來時,劉協(xié)看看馬腿,又比比自己的身高,傻眼了!
‘逍遙馬’精力充沛,毛色光亮,前蹄不時的高高躍起,踏在堅硬的地面上,‘咚咚’作響,一些小點的石子甚至被它的鐵蹄直接踏碎,如果是被那些沙場宿將看到,一定會大贊一聲……‘好馬!’
此時在劉協(xié)心里,也有一聲郁悶的吶喊~~‘上不去!’
壯起膽子試了幾次,劉協(xié)最終確定,憑自己的本事根本就上不去馬背,就算勉強被人抬上去了,他也坐不穩(wěn),更別提縱馬馳騁了,堂堂大漢天子,如果抱著馬脖子檢閱六軍將士,那就成天大的笑話了……
除非有人在背后抱著他,才有挺直腰板的可能,可是天下雖大,軍中精于騎術的勇士也是無數(shù),誰又敢跟天子共騎一馬,就是丞相曹操現(xiàn)在也不敢做此‘僭越’之舉呀!
“陛下,還是坐元戎戰(zhàn)車檢閱六軍將士吧,老臣愿為陛下駕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