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靈帝光和七年,太平道領(lǐng)張角、張梁,張寶三兄弟扯旗造反,打出了‘蒼天已死,黃天當立,歲在甲子,天下大吉’的政治口號,一時間,信徒們頭裹黃巾,從其反者數(shù)十萬,聲勢浩大,天下震動!
黃巾軍所到之處,攻占城池,殺戮官吏,洗劫錢糧,裹挾百姓,兵鋒極盛之時,遍布青、幽、徐、冀、荊、揚、兗、豫八州之地,就像一股滔天巨浪,幾乎沖垮了大漢王朝的統(tǒng)治基礎(chǔ)!
為了鎮(zhèn)壓黃巾起義,大漢朝廷也是拼老命了,下放軍政大權(quán),允許各州、郡自行募兵,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終于扭轉(zhuǎn)局面,保住了江上,不過嗎,如此沉重打擊下,大漢王朝也是奄奄一息了!
從此以后,‘黃巾軍’三個字,就成了達官顯貴的夢魘,各路諸侯互相征伐的同時,也沒忘了清剿余孽,只要現(xiàn)一點起義的火苗,不惜殺的血流成河,也要徹底湮滅它,達官顯貴們很清楚,如果諸侯們得了天下,他們不過是換個招牌,好日子照過不誤,一旦被黃巾軍得勢了,就會刨了他們的祖墳呀!
十年過去了,各方勢力的聯(lián)合剿殺下,黃巾軍基本消聲滅跡了,偶爾有些小暴動,也被官府迅平定下去,天下諸侯總算松了口氣,誰也沒有想到,一夜之間,黃巾軍竟然死灰復(fù)燃了,而且聲勢浩大,震驚天下!
軍情如火,‘歸寧宴’立刻停止,閑雜人員一律退下,許褚?guī)П怄i了相府大堂,嚴禁任何人出入,曹操跟幾名心腹重臣,開始商議軍機,探討對策,與此同時,一副巨大的牛皮地圖懸掛起來,在冀州北部位置上,赫然畫上了一小塊火焰形標記,以及‘黃巾軍’三個大字!
“呼!--呼!--呼!”
大堂內(nèi)氣氛凝重,滿是急促的呼吸聲,看著小小的火焰標記,眾人絲毫不敢大意,留在此間的,都是智謀深遠之士,自然明白一個道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黃巾軍編制混亂,裝備落后,組成人員以流民、草寇為主,領(lǐng)也是有勇無謀之輩,部隊的戰(zhàn)斗力極差,按照以往的經(jīng)驗,官軍只要有十分之一的兵力,就能輕易打敗他們!
問題是,打敗容易,剿滅卻難,黃巾軍可怕之處,不在于他們的戰(zhàn)斗力,而是他們四處流竄的作戰(zhàn)方式,以及裹挾民眾、擾亂地方的強大破壞力!
黃巾軍沒有根據(jù)地,他們就像蝗蟲一樣,走一路,吃一路,攻破城池之后,立刻搶劫糧草,焚毀房屋,把當?shù)氐陌傩毡频缴谰€上,為了有口飽飯吃,百姓們只能跟著賊軍四處劫掠,禍害天下!
一支數(shù)千人的黃巾軍,只要幾個月時間,就會像滾雪球一樣,展到幾萬、乃至幾十萬人,而后滾滾向前,吞噬一切目標,不把天下禍害干凈,不會停下腳步!
當初在兗州,全靠蕭逸獻上奇謀,用冰墻封堵,這才困住了百萬黃巾軍,進而逼降了他們,才算平定一場大災(zāi)難,如今賊寇又起,真是讓人膽戰(zhàn)心驚呀,雖然他們遠在冀州,可是誰敢保證,這些‘蝗蟲’不會越過黃河,沖進曹營集團的地盤上呢?
“黑山黃巾,聚眾作亂,領(lǐng)張燕悍勇過人,接連攻破常山、中山、河內(nèi)數(shù)郡,人馬擴充到數(shù)十萬,聲勢浩大,不可小覷,諸位皆是智謀之士,有何良策應(yīng)對?”
曹操善于納諫,遇到難題之后,總是讓眾人表意見,提出對策,他在根據(jù)情況,擇其優(yōu)者而用之!
當然了,別人的意見是綠葉,自己的主見才是紅花,曹操身為奸雄,必然有自己的判斷力,比如黃巾軍死灰復(fù)燃的事情,他的判斷就是--半喜半憂!
憂者,黑山黃巾造反,荼毒天下生靈,身為大漢丞相,有責任平定亂局,還黎民百姓一個朗朗乾坤!
喜者,黃巾軍在袁紹地盤上作亂,曹、袁兩家又是生死大敵,如果趁著機會,削弱袁紹的實力,對自己統(tǒng)一天下的事業(yè),可是大有好處的!
所以嗎,前者是口號,必須喊的響亮,讓天下人知道自己憂國憂民的心思,樹立一個偉大的政治形象;后者則是目的,必須抓住機會,削弱河北集團的實力,不徹底弄死袁紹,也得弄個半殘!
“袁紹治理河北不利,導(dǎo)致盜賊四起,黃巾作亂,應(yīng)該以朝廷的名義,下旨斥責一番,免去大將軍官職,再讓他帶罪立功,出兵討伐賊寇!”
荀彧善于陽謀,講究正大光明,先用政治手段打擊對手,再督促其出兵,如此一來,既維護了朝廷的威信,又平定了叛亂,可謂一舉兩得!
“黃河沿岸也要嚴密守衛(wèi),派遣大將,日夜巡查,防止黃巾余孽流竄過來,荼毒豫、兗、徐、司四州的百姓!”荀攸也是個愛護百姓之人,四州穩(wěn)定的局面來之不易,可不能讓這些‘蝗蟲’給毀了!
“削其官職,督促出兵,責罰未免太輕了,依我之見,丞相應(yīng)該屯重兵于官渡,再下令給袁紹,讓他兩個月之內(nèi),平定黃巾之亂,若是不能,就讓朝廷大軍代勞好了!”
程昱的計策就是**裸的陰謀了,曹、袁兩家乃是生死大敵,毫無信任可,曹軍屯于官渡,袁紹必然出兵抗拒,相對的,他就沒有足夠的兵力對付黃巾軍了,河北的局勢必然進一步惡化!
同樣的,兩個月破敵的命令,也很毒辣,打仗的事情,有時宜緩,有時宜,需要根據(jù)戰(zhàn)場形勢,做出正確選擇,程昱逼迫袁紹戰(zhàn)決,等于讓他去拼老命呀,就算取勝了,兵馬損失必然慘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