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夫子廟。
這里是在秦淮街道,乃是整個華夏四大文廟之一,江南文化樞紐之地,為金陵歷史人文薈萃之地。
一大清早,位于文廟的青云茶肆,已是高朋滿座了。
這夫子廟的附近便是青云樓。
這青云樓一面靠著文廟,一面與不遠處的各衙門群落相鄰,國子監(jiān)距離這里也不過一柱香的時間,是最清雅的所在。
故此大量的讀書人,都在這里湊在一起,飲茶談棋,偶爾也會聊一下國事。
不過,大多數(shù)時候還是不敢聊的,因為你也不知道,身邊有沒有錦衣衛(wèi)。
尤其是朱棣重新啟用錦衣衛(wèi)之后。
正在這時候,卻是有個稚童上來,以往這個時候,也會有些乞討、賣唱的人上來討幾個銅板。
這茶肆的主人,倒也不驅(qū)趕,這也是此間主人,招徠客人的手段之一。
讓一些不算太臟的人上去乞討,看起來干凈,不惹人討厭。
而讀書人給了賞錢之后,多少也能滿足一下自己的虛榮心。
一些讀書人,偶爾吹捧,也讓打賞者,便自覺地有了光彩,連喝茶的勁頭,都添了十幾分。
這種手段么,再過個幾百年,就是套路榜一大哥的手段,不能說一模一樣,也可以說是差不多。
這少年不過十一二歲,身上還算干凈,看了看周圍的讀書人,忽然間開口道:賣報,賣報《大明日報》。
禮部尚書,《永樂大典》編纂人,內(nèi)閣大學(xué)士,大明第一大才子,解縉解大人,親自撰文,《精鹽寶鈔論》。
更有國子監(jiān)學(xué)子的文章,五十塊一份,要買的請快。
這少年這么一叫,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大明日報》,這是什么玩意兒
有人好奇的開口道:來一份。
在短暫的沉默之后,有人朝那賣報的少年喚了一聲。
這少年速度也是極快,到了這個讀書人的面前:你好,五十塊錢!
這個讀書人皺眉:五十塊錢
我只有銅板!
少年道:要大明寶鈔!
我們東家說了,就要寶鈔!
這個讀書人有些惱火,但是身上也沒有寶鈔。
倒是一旁的讀書人道:我來!
隨后,拿出來了五十塊錢。
這個少年額也是不含糊,立即從大袋子里抽出一份,墨香濃郁的報紙來。
這報紙是一份五張,擺在了這個讀書人的面前。
這書生喝了口茶,在所有人的目光之下,略帶幾分得意地開始閱讀起來:《精鹽寶鈔論》,解大學(xué)士的文章,想來定然是出手不凡,我等讀書人也算是有眼福了!
只是,仔細的看了下去,這個讀書人頓時皺眉。
這個文筆似乎是有點差勁,但是,這個論點,卻是極為驚人。
大明每年的精鹽產(chǎn)量是多少,大明寶鈔跟精鹽掛鉤,根本就是開玩笑。
精鹽這個東西,根本就不足以支撐,大明寶鈔的幣值,接下來,這個大明寶鈔,肯定是一文不值,就跟建文帝時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