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對這個國家未來幾十年經濟走向,尤其是房地產市場那波瀾壯闊歷程的熟悉,放眼當今,誰能比他更“懂”?
上輩子他從包工頭起家,摸爬滾打,親眼見證、親身參與了房地產行業(yè)如何從萌芽到野蠻生長,再到成為國民經濟支柱,其間多少次調控、多少次轉折、多少風云變幻,他都如數家珍!
那可是能紅火四十多年都不止的黃金行業(yè)!
雖然具體的政策細節(jié)、房價數據他未必記得百分百精確,但大的趨勢、關鍵的邏輯、潛在的巨大價值以及對國民經濟可能帶來的拉動作用,他腦子里有清晰的脈絡!
這些認知,超越了當下幾乎所有經濟學家的視野局限!
寫!必須寫!
不是為自己辯解開脫,而是站在一個更高的角度,去分析城鎮(zhèn)住房緊張的現狀、成因,探討有計劃商品經濟下,適當放開私人房屋交易、甚至引入市場機制開發(fā)建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展望其對解決民生、拉動相關產業(yè)(建材、施工、就業(yè))、盤活城市資產的巨大潛力......
當然,要用這個時代能接受的語和理論來包裝,引經據典,比如引用馬克思關于住房問題的論述,或者列寧新經濟政策時期的某些做法,小心翼翼地繞開意識形態(tài)的雷區(qū),重在說理和前景描繪。
這份東西,如果能在合適的時機,遞到那些能影響到政策制定的領導面前......
他猛地抬起頭,看向王老爺子,語氣鄭重:
“王伯伯,您的話點醒了我。光后悔沒用,挨打要立正。但我覺得,這也不完全是一件壞事。”
他看著王老爺子疑惑皺起的眉頭,繼續(xù)說道,“他們不是想拿我當典型嗎?那我這個‘典型’,能不能也發(fā)出點不一樣的聲音?我想......就城鎮(zhèn)住房問題和個人解決住房困難的嘗試,寫一點我的看法和思考,或許......或許能提供一些不同的視角?”
王老爺子愣住了,王新軍也驚訝地看著趙振國,不明白他葫蘆里賣的什么藥。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