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又想起老三的那封信,還有他寫在她本子里的那首詩,這些都得作些處理,不然的話,讓媽媽看見又要擔(dān)心,讓別的人看見就更不得了,惹出殺身之禍都有可能。
她把老三的信又看了幾遍,還是搞不太懂老三的信到底算個什么信。有點像個總結(jié),但又沒像一般總結(jié)那樣,“回顧過去,展望未來”,說以后我們倆要“再接再勵”,或者說“我們的友誼萬古長青”之類的話。這就有點像是對那幾個月劃了句號,中心思想就是“那幾個月是美好的,但已經(jīng)成為過去了”。
靜秋的閱讀理解力是公認很強的,她是班上的筆桿子,老師總讓她做“宣傳委員”,就是專門負責(zé)辦刊的干部。那時每個班要輪流辦那種用毛筆寫在很大的紙上的壁報,有時是批判一個什么人或者思想,有時是報道班上學(xué)工、學(xué)農(nóng)、學(xué)軍的情況。靜秋能寫能畫,毛筆、排筆、大字、小字都能寫,常??梢砸粋€人就弄出一整墻的壁報來。
語文老師很欣賞靜秋的文筆,特別是那個羅老師,說靜秋“才華橫溢”,每次都把她的作文拿到班上念,還把她的作文推薦到市教育局,編進。學(xué)校搞過兩次作文競賽,靜秋都是拿第一名,在k市八中很有名氣。
羅老師教兩個班的作文,幾乎有一個半班的作文都是靜秋批閱的,因為羅老師懶得看那些“狗屁不通”的作文。每次學(xué)生把作文交上來了,羅老師就挑出十多本他看得來的,剩下的就給靜秋拿去改錯別字,疏通句子,叫她隨便給個分就行。
靜秋的同學(xué),包括男同學(xué),拿到看不大明白的東西了,哪怕是情信、拒絕信,都叫靜秋幫忙看看,一是因為他們知道靜秋嘴緊,不會說出去,另外也因為老師都說靜秋“理解能力強”,抓文章的中心思想一抓一個準(zhǔn),再曲里拐彎的句子也能理解。
靜秋搞不太懂為什么那些人都把“情書”叫“情信”,可能是因為薄薄的幾張紙算不上“書”吧。
但靜秋這樣“閱讀能力強”的人,也沒看明白老三這篇“作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有點拿不準(zhǔn)到底是“情信”還是絕交信。
她看過的絕交信,差不多都是以“風(fēng)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起頭的,也不知道是誰興出來的,反正寫絕交信的都愛用,大概是以季節(jié)的變換來隱喻情感的變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