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在孫策心中留下的印象,可以說是極為復雜的。
在還未見面之時,僅僅是一個遠方的小諸侯,孫策僅是知道有劉備這么個人。
自稱漢室宗親,實則誰也不知道到底是那一支。
帶著幾千兵馬入了徐州,打過曹操,戰(zhàn)過呂布,然則皆是屢戰(zhàn)屢敗。
實則在孫策看來,劉備壓根沒啥本事,若是換他領(lǐng)了徐州的話,那必須拳打呂布,腳踢曹操。
可隨后見到其人之后,他才發(fā)現(xiàn)在這人表面忠厚,城府極深。
加之身旁有一個行事詭異的秦瑱,第一次見面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也僅限于深刻,對于他來說,壽春之戰(zhàn)劉備能勝,也是陰謀詭計,借了呂布之力。
而隨著他返回江東,卻發(fā)現(xiàn)劉備的勢力越來越大,竟像是滾雪球一般,先殺鄭寶,又取合肥,轉(zhuǎn)眼間就成了他的第一大敵!
現(xiàn)在更是,距離劉備奪取淮南后,滿打滿算才三個多月,就開始對廬江動兵。
眼下聽著周瑜的判斷,似乎廬江也快落入劉備之手了!
這給他感覺十分奇妙,好像劉備本來就該是個梟雄,只不過是他之前沒看出來一樣!
思慮之間,孫策一時看著廣闊江面,發(fā)出了和當日袁術(shù)類似的問話道:
“劉備老賊,安能有如此之勢?”
短短幾個月,就從一個寂寂無名之人一躍至此。
這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問題?
而周瑜見得孫策問話,一時便長嘆一聲道:
“若論劉備一人,自是無能為此。”
“然則秦瑱卻有此力!”
“小弟聞聽劉備于淮南之地治民,便以秦瑱為輔,短短數(shù)月之間,便讓淮南氣象一新!”
“可知以往所論秦瑱之才,非是妄語,此人當?shù)锰煜缕娌胖?!?
如此說著,他自也是暗自感慨,之前聽得秦瑱名聲,他總覺得有些過了。
可現(xiàn)在一看,秦瑱的才干不僅不是吹過,還被曹操的光輝壓制了!
因為曹操發(fā)展太過順利,人才眾多,極大限制了秦瑱的發(fā)揮。
即便發(fā)展迅速,也很顯現(xiàn)秦瑱的全部能力。
而劉備不同,就因為劉備一窮二白,反而給了秦瑱完全發(fā)揮之地。
現(xiàn)在出現(xiàn)的一切狀況,不是什么不能理解之事,而是秦瑱完全發(fā)揮自己能力,強行推著劉備起飛。
訓練兵馬,籌集軍需,策劃戰(zhàn)局,收納人才,治理民生,開疆擴土。。。
秦瑱幾乎能將一切的爭霸所需全盤包辦!
別說劉備,任何諸侯只要不多插手,稱霸都是指日可待的。
更何況劉備本身也是梟雄,和秦瑱兩人簡直絕配。
想到此處,他便又對孫策道:
“劉備其人本梟雄,秦瑱又是世之奇才,二者相輔相成,方至如今之勢!”
“眼下江東亂象未定,若叫劉備全據(jù)廬江,南下豫章,則我軍便再無出頭之日!”
“當速做決斷,搶占先機,方有得勝之機!”
孫策一聽,自是面色發(fā)苦,面露難色道:
“話雖如此,可眼下劉勛已經(jīng)出兵,從樅陽水寨至九江不過一日路程!”
“我軍現(xiàn)在遠在丹徒,又是逆流而上,方今冬季,并無東風,去便需三四日。”
“恐怕待得我軍去時,劉勛恐已敗于劉備之手!”
現(xiàn)在他們的情況就屬于路程太遠,即便給劉勛點水都來不及,更別說要阻止劉備了。
周瑜自也不是諸葛亮,也無法借來東風,聞聽此,便來回踱步,細細思慮。
如此想了一會兒,他便對孫策道:
“兄長須知,世間之事最忌知難而退!”
“如今我軍尚有后患未除,自也難以阻劉備奪取廬江?!?
“然則我軍雖不能阻劉備敗劉勛,卻能阻劉備南下?!?
“小弟雖不知秦瑱此次有何謀劃,但劉備麾下無水軍卻是事實?!?
“劉備既無水軍,劉勛何以水軍突襲?”
“可見劉備此番多半是欲謀劉勛水軍,用以來日南下!”
“可見劉備此番多半是欲謀劉勛水軍,用以來日南下!”
“而他們既無水軍,要想圖謀劉勛水軍,便須擇一河道,設(shè)下埋伏,攔截船只?!?
“眼下九江諸地,唯有巢湖通達楚江,可以設(shè)伏!”
“故我軍現(xiàn)在前去,正是取巧之時!”
“若我軍至時,劉勛水軍未敗,我軍便可尋機吞并此軍;”
“若劉勛水軍已敗,我軍便可屯駐春谷,攔住入江之口,困死劉備水軍!”
“如此劉備便得其戰(zhàn)船,亦無法使用,我軍只需以水軍封鎖江面,阻擋劉備南下之路,則其便有雄軍十萬,亦難下江東!”
“此事一旦做成,我軍便可安心平亂,收復諸地。”
“待今年秋收,兵出豫章,逼走華歆,便可一統(tǒng)江東四郡?!?
“及至彼時,從尋陽至廣陵,沿路千里水岸皆為我軍所控。”
“也不須出大軍,只用小股兵馬襲擾各處,不出兩年,廬江、九江自當復為我軍所??!”
也是周瑜智略了得,僅是根據(jù)劉勛出兵一時,便將秦瑱的推測了個大概,并且提出了反制手段。
孫策聽得這一番話語,一時笑道:
“愚兄之吾等去亦無用,如今聽得賢弟之,便覺茅塞頓開!”
“料及劉備雖然勢眾,雖無水軍,亦難奈我軍如何!”
當下他思及此理,越發(fā)覺得便如周瑜之,遂令兵馬朝著西邊行進。
如此連行半日,將至江乘,便聽有人來報道:
“春谷已被太史慈所據(jù)!”
聞聽此,孫策自是虎目一瞪道:
“太史慈何以知我軍欲往春谷?”
他說著便朝周瑜看去,而周瑜思慮片刻,便道:
“太史慈若如此,必是秦瑱手段,欲讓他斷卻劉勛歸路,又保其船只通達之所!”
孫策聽此,不由沉聲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