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年的歌壇風(fēng)起云涌
從張晨在二月份發(fā)布新專輯后,直到三月,才有凌志軒的《蒙娜麗莎的眼淚》擠上了排行榜,緊接著滾石唱片推出的新人徐懷鈺也帶來了《我是女生》。
二三月的華語樂壇,被張晨的五首歌以及林志炫、徐懷鈺所占領(lǐng)。
在影視劇方面,《泰坦尼克號》這艘巨輪終于以不可抵擋的方式,橫掃了整個北美電影圈,其余電影在它的碾壓下,哀嚎不斷。
而在三月初,張晨《東方之子》節(jié)目也如期播出,向全國觀眾們展示了一位真實的張晨,而所有的質(zhì)疑,所有的猜測都因這期節(jié)目的播出,和之前新聞聯(lián)播的10秒畫面報道后,煙消云散。
而圈內(nèi)人,誰也不敢在明面上質(zhì)疑張晨的成就。
這也是張晨希望看到的,國家需要他這樣的對外人才,而他也需要這樣的人設(shè)。
所以就這樣,一個鮮活的天才少年形象,以碾壓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了整個內(nèi)地娛樂圈。
與央媽不謀而合的,在大洋彼岸,時代雜志同樣以天才少年來稱呼張晨,這也是繼鞏利、王妃后,第三位登上時代雜志封面的華人明星。
但天才少年張晨,卻在眾人視野中消失了整整半年。
期間灣灣那邊還邀請他參加金曲獎,他以學(xué)習(xí)為由給拒絕了。
其實主要原因還是現(xiàn)在的金曲獎,還沒有像之后那么受人追捧,含金量不高。
有時候頒獎,不是你想頒給某個明星,那個明星就會去的。也要看你這個獎的含金量高不高,如果每個獎都去,張晨一年什么事情都不用做,光顧著全世界到處飛就行了。
而港島的十大勁歌金曲張晨沒資格去,這個獎項目前還是港島人自己的獎項。
但大洋彼岸的公告牌獎倒是去了一趟,畢竟這回公告牌可是給足了面子,沒有在排名上給他下黑手。
他從中獲取了包括最佳新人最佳流行專輯、最佳單曲最受歡迎亞洲藝人獎在內(nèi)的6個獎項。
不同于格萊美,公告牌更注重商業(yè)性質(zhì),只要專輯賣的好,電臺點播的多就能拿獎。
張晨的同名專輯《leon》在大半年的時間里已經(jīng)在全球銷售了3300萬張,同時也獲得了唱片協(xié)會的金唱片白金唱片的認證證書。
最重要的是讓張晨又收獲了近8000萬美元的收入,不得不說在實體唱片年代,歌手是真的比影星賺錢。
哪怕是程龍大哥,在《尖峰時刻》上映大賣之后,片酬也僅從400萬美元漲到1200萬美元。
論起在北美的影響力,現(xiàn)在的程龍僅弱張晨一頭,主要還是因為天才少年的名頭太出圈。哪怕是影視公司也接觸過張晨,但是都被他以年紀太小,不合適給拒絕了。
主要原因還是角色太小,沒必要被一些爛片來消費自己。
新專輯賺的這筆錢,張晨倒沒有再投入到蘋果的股票里面去,因為此時蘋果公司的流通股可不多,他再買下去可就要公示了,他可沒打算在華爾街面前暴露,還是安安心心站在背后賺錢來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