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廷十分重視科舉制度,所以在進入考場前,羽林軍會將參加科舉的士子全身搜羅一遍。搜身是例行程序,是為了防止夾帶等舞弊行為的有效措施。
一旦在考場內(nèi)發(fā)現(xiàn)了又夾帶的士子,主持官員輕則丟官流放,重則斬首示眾。
細細的搜了一遍身后,主持官員朝他點了點頭示意他可以進去了。竹汶麟進入了貢院的內(nèi)堂,遠遠的就看到了供奉在內(nèi)堂中的三尊“圣人像”。擺在正中間的是孔子的石像,另外兩尊分別為孟子、荀子。
凡是進入考場的士子,都要先拜這些古來圣賢,才能進入各自座位等待考試。
竹汶麟瞻仰了幾位圣賢一番,他從沒有見過這些人的面貌,只是聽別人說過。如今一看,圣人果然非同一般。
這三尊人像皆是衣冠楚楚、高冠長衣,面貌端正、堅毅,給人的感覺就如同大理石一般堅硬不摧。其中最為亮眼的還是孔子像,他的眼神雖然有些木訥,但細細看去,他眼中透出的睿智光芒實在是令人嘆服。
竹汶麟的心中不禁升起了幾分敬畏之情。光是看這些人的雕像便能給人一種鋪天蓋地的壓迫感滾滾而來。
拜完之后,便有御林軍過來把他領到了一個考場的號子里面。
這個考場號子就好像一個柵欄,有木板,雨棚,椅子,考生就是在這里面考試。
把筆墨硯放好之后,卷起袖子,硯臺之中注入清水磨好墨之后,試卷就發(fā)了下來,上面寫著考題的內(nèi)容,要做的經(jīng)義。
“這考進士要在這個小小的地方要待上三天時間,七場文戰(zhàn),不說文思上的功夫,單單是體力上,一般人都支持不下來,這也是變相的考了讀書人的體力功夫,杜絕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當官。還好我外功強悍,不然可是真的撐不下去了啊!”
看著自己周圍的號子,自己的身材高大,在這小小的棚中轉(zhuǎn)身都有點拘束,竹汶麟暗暗感嘆一句,隨后看了題目。
“問帝王之政與帝王之心?!?
“帝王之政?帝王之心?玄宗啊到了這個時候你還要論什么帝王之政?”竹汶麟苦笑了幾聲,沉思片刻,大筆一揮:
“臣對:臣聞帝王之臨馭宇內(nèi)也,必有經(jīng)理之實政,而后可以約束人群,錯綜萬機,有以致雍熙之治;必有倡率之實心,而后可以淬勵百工,振刷庶務,有以臻郅隆之理。
何謂實政?
立紀綱,飭法度,懸諸象魏之表,著乎令甲之中,首于巖廊朝寧,散于諸司百府,暨及于郡國海隅,經(jīng)之緯之,鴻巨纖悉,莫不備具,充周嚴密,毫無滲漏者是也。
何謂實心?
振怠惰,勵精明,發(fā)乎淵微之內(nèi),起于宥密之間,始于宮闈穆清,風于輦轂邦畿,灌注于邊疆遐陬,淪之洽之,精神意慮,無不暢達,肌膚形骸,毫無壅閼者是也。
實政陳,則臣下有所稟受,黎氓有所法程,耳目以一,視聽不亂,無散漫飄離之憂,而治具彰;實心立,則職司有所默契,蒼赤有所潛孚,意氣以承,軌度不逾,無叢脞惰窳之患,而治本固。
有此治具,則不徒馭天下以勢,而且示天下以守,相維相制,而雍熙以漸而臻。有此治本,則不徒操天下以文,而且喻天下以神,相率相勖,而郅隆不勞而至。自古帝王,所為不下堂階而化行于風馳,不出廟廊而令應于桴答,用此道耳。厥后,崇清凈者深居而九官效職,固以實心行實政也。”
三日后。
在貢院的主考房中坐著幾位身著紅袍官服,頭戴烏紗的官員。之中一人端坐正中,約莫著五十歲左右,臉色堅毅,似是兵將出身。
他正是此次科舉考試的主考官,禮部侍郎李光弼。
李光弼是契丹人,但幼時家族叛變所以全家被殺,后來他被郭子儀收入帳下做一名參將。如今他已經(jīng)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累遷左清道率兼安北都護府、朔方都虞候,但他自行請命來支持此次科考。
他為的就是*楊國忠的行為。
今載十一月,李林甫死了。唐玄宗才對他有點認識。玄宗下令削去李林甫官爵,子孫有官銜的除名,流放邊遠地區(qū);近親屬及黨羽五十余人貶官。不但如此,還“剖林甫棺,抉取含珠,褫金紫,更以小棺如庶人禮葬之。”
繼李林甫之后楊國忠便登上了宰相寶座。他是楊貴妃的“從祖兄”。就是說,他的爺爺跟楊貴妃的爺爺是堂兄弟。此人不但是酒鬼,而且是賭徒。胸無點墨,行為不端,能善辯,舉動輕躁,為族人所不齒。
楊國忠靠“裙帶關系”當上宰相,他通過“內(nèi)線”楊貴妃,清楚地掌握了玄宗的心理變化,他的嗜欲與好惡,投其所好,故很快得到玄宗的寵信。
楊國忠上位后,就將選拔、任用官吏的那套制度、程序都打亂了。
本來選官要經(jīng)過幾個有關衙門和各有關官員,整個過程要從春天到夏天才能結(jié)束。楊國忠撇開各有關衙門,讓他的手下人在他的私宅密定名單。然后找?guī)酌賳T,名為討論名單,實際是走過場,一天就結(jié)束了。很多不合格的人都被選上。
李光弼對此深惡痛絕。許多人才都因為如此惡劣的行為而落第。
見時辰已到,李光弼便道:“各房的卷子都收上來了?”
“回稟大人,卷子已經(jīng)收上來了?!备笨脊龠B忙跑進來,把手中的一張張卷子抱上來,鋪在桌子上,讓李光弼觀看。
“這篇大談仁義禮法,看似剛正,揮斥方遒,但剛毅木衲近仁,在嘴里說大道理的,都是偽君子之流?!崩罟忮隹戳藥灼紦u搖頭,把文章抽到一邊。旁邊的副主考也湊過來看,搖搖頭,把這些定為了落卷。
“立紀綱,飭法度,懸諸象魏之表,著乎令甲之中,首于巖廊朝寧,散于諸司百府,暨及于郡國海隅,經(jīng)之緯之,鴻巨纖悉,莫不備具,充周嚴密,毫無滲漏者是也。
振怠惰,勵精明,發(fā)乎淵微之內(nèi),起于宥密之間,始于宮闈穆清,風于輦轂邦畿,灌注于邊疆遐陬,淪之洽之,精神意慮,無不暢達,肌膚形骸,毫無壅閼者是也。”李光弼眼睛一亮,緩緩的朗誦而出。他原本緊皺的眉毛一松,笑道:“竟有如此良人,真乃我大唐之幸??!”
他端起手中的卷子,卷上的小楷清麗非凡,給人一種脫俗化仙之感,其中又包含著些許堅毅強硬之意。顯然,此人文武雙全,且皆是造詣不凡。
李光弼又是讀了幾遍,沒讀一遍便會有一種新的感悟,只覺得自己的腦袋中充斥著國家未來的宏偉之境。
“好好好!好一個‘立紀綱,飭法度’,好一個‘振怠惰,勵精明’,真乃奇人也!”李光弼拍著桌子口中贊嘆不絕。這句話簡直是說到他的心坎里頭去了。就是李光弼自己估計也是不能想到如此的良策。
這篇文章自然是竹汶麟的。
李光弼嘆息了一陣引得副考官們圍觀上來,一看字跡與文章也暗自稱奇。
“這一次狀元怕是定了?!?
“是啊,是啊,難道有如此的人才。”
李光弼轉(zhuǎn)頭問道:“這位考生是誰?可否有推薦函?”又看了一遍,李光弼不禁問道。
“此子名竹汶麟,是從成都過來的,正是翰林院侍讀李展鱗學士推薦的人才?!?